深思网

马尔库塞意识形态批判的精神分析意蕴*

2021-09-15 14:41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关于究竟如何实现爱欲的解放这个问题,马尔库塞反复声明,解放爱欲并不等于放纵性欲,虽然二者有着一定的关联,但却是不同的概念。可以说,爱欲是性欲在质和量上的双重提升,爱欲包涵着性欲,却不止于此,爱欲在质上超越了性欲的生殖本能,在量上突破了性欲所包含的爱,拓展到任何人或物之间的情感。进而,他提出要推动性欲向爱欲升华的主张,即性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创造出高度文明而又不对本能加以压抑的人类关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协调。总之,在马尔库塞看来,“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解放了爱欲’,主要看人们的性欲是否完成了自我升华。性欲的自我升华,是性欲转变为爱欲的关键,也是‘爱欲解放’的主要标志。”[4](P191)同时,马尔库塞认为,爱欲解放的关键是解放劳动,把人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让爱欲进入劳动领域,正如马尔库塞指出的:“如果有机体不再作为异化劳动的工具而是作为自我实现的主体,换言之,如果于社会有利的工作同时也就是某种个体需要的明显满足,那么多形态性欲和那喀索斯性欲的恢复就不再对文化构成威胁了,它本身将有助于文化。”[3](P154)可见,劳动异化的解除,将爱欲引入劳动领域,就会促进爱欲的解放,非异化的劳动是人的爱欲器官的自由活动,这种劳动可以使人从中获得高质量的快乐。

显然,马尔库塞将爱欲的释放和解放视为解放的本质内容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但是将人的解放视为爱欲的解放明显窄化了人类解放的范围和内容,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在马克思的视域中,人的解放是多重维度的解放,主要包括经济解放、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劳动解放和精神解放等内容,即“通过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劳动解放与文化解放的路径来达到人类解放,为人类解放的实现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5](P30)。也就是说,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而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也并不是“爱欲”,而是经济上的解放,即每个人不再被物质劳动所束缚、不再被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所限制,才能为实现其他方面的解放奠定基础。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提出过“爱欲解放”,且“爱欲”解放绝不是其最终追求,或许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正如马克思所言:“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6](P422)在马克思设想关于人的解放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而不再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束缚,在那种社会状态下,马尔库塞所言及的“爱欲解放”也必然成为社会现实。

责任编辑:郑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