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膜:社会风险预防中的膜技术研究

作者:阎耀军  田 慧  2019-12-03 15:36  新传播    【字号:  

膜分离与传统的网过滤不同。它作为一种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技术,可以根据主体的需要,选择对分离对象进行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等过程进行膜分离。膜的种类和膜分离的方式多种多样。膜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物料分离和水处理等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并发挥举足轻重作用。与此同时,膜科学与技术中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路、新发现等也给予社会科学尤其是安全风险管理领域颇多重要启发。本文为膜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出一个新交叉点,将其理论及方法与社会安全风险管理相结合,提出“社会膜”概念,希望能够借鉴自然科学中的膜科学与技术,构建完善的社会安全风险管理的膜系统,为我国社会稳定风险的预防和规避提供新的思路、新的原理和新的方法。

在自然领域遥遥领先的膜分离技术面前,社会领域显然相形见绌,即使是比较先进的电子门禁和智能安检,也和原始的过关搜身没有多大实质性区别。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社会领域还没有膜的理念和理论,更没有膜分离的技术和技术体系。那么,我们能否在自然科学中的膜科学与技术的启发下,借鉴并移植膜分离技术于社会风险管理领域?这是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论证的。

首先,膜分离作为一个物理学过程,我们将其引入社会管理就应当进行社会物理学方面的思考。社会物理学其实是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在创立社会学时首先想到的名称,他当初只是为了避免与人重复遂命名为社会学。孔德认为社会与自然并无本质的不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人为的社会秩序通常可以看作“自然秩序”的简单延伸;而探讨人类社会生活规律的科学应是探讨自然规律的科学的直接延续1。所以,应该坚持统一的科学观,把研究自然界的方法贯彻到研究社会中去。当代秉承孔德这一理念的社会物理学派对于现实问题的探索,通常遵从一定的模式思考,并具较严格的逻辑推演,在寻求机制的过程中形成了如下的基本认知框架:(1)承认无论自然系统还是人文系统,无一例外地随时(时间)随地(空间)都呈现出“差异”的绝对性;(2)只要存在各种“差异”或“差异集合”,必然产生广义的“梯度”;(3)只要存在广义的“梯度”,必然产生广义的“力”;(4)只要存在广义的“力”,必然产生广义的“流”;(5)社会物理学着重探索广义“流”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向、行进速率、表现强度、相互关系、响应程度、反馈特征及其敏感性、稳定性,从而刻画“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时空行为和运行轨迹,寻求其内在机制和调控要点,在计算机及网络工具的支持下,有效地服务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与管理2。

由此看来,社会风险系统中的“差异”“梯度”“力”和“流”,均应是膜技术的用武之地,膜技术毫无疑问具有在社会风险管理领域大显身手的理论可能性。

三、膜技术由自然领域向社会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及其功能

人作为万物之灵的“灵性”很大程度上在于人能够举一反三。当人类发现了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膜效应之后,很快就在社会领域进行了诸多仿生学意义上的创造性转化。例如前文列举的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管理领域中,自渔猎和农耕时代的“渔网”和筛滤各种食物的器具,直到现代精密的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设备;从最原始的门栓式门禁到现代的刷脸式门禁;从传统的搜身式搜查安检到现代的电子安检,等等。毋庸置疑,这些仿生学意义上的膜技术在社会领域中转化,不仅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出不言而喻的正向功能。例如,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各种安全检查,卫生安全管理中的各种防疫检查,文化安全管理中的各种出版物审查,政治安全管理中的各种干部考核,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各种质量检验,等等,其中也创造出不少可称之为“社会膜”的高科技设备和设施,如交通管理中的电子安检设备以及摄像头监控设施,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质检设备更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由于本文主旨和篇幅所限,恕暂不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1.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会学),1991年,第137~138页。   2.牛文元:《社会物理学与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第1期。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