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膜:社会风险预防中的膜技术研究

作者:阎耀军  田 慧  2019-12-03 15:36  新传播    【字号:  

膜分离与传统的网过滤不同。它作为一种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技术,可以根据主体的需要,选择对分离对象进行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等过程进行膜分离。膜的种类和膜分离的方式多种多样。膜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物料分离和水处理等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并发挥举足轻重作用。与此同时,膜科学与技术中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路、新发现等也给予社会科学尤其是安全风险管理领域颇多重要启发。本文为膜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出一个新交叉点,将其理论及方法与社会安全风险管理相结合,提出“社会膜”概念,希望能够借鉴自然科学中的膜科学与技术,构建完善的社会安全风险管理的膜系统,为我国社会稳定风险的预防和规避提供新的思路、新的原理和新的方法。

工程膜(泛指在自然领域运用的人工膜)与社会膜的膜分离对象不同。前者分离的对象是没有知觉或没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物;而后者分离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1。所以,在膜分离过程中,在特定情形下,作为膜客体的一些人会因某种目的而采取伪装、隐藏、干扰等反分离技术,与膜分离主体相对抗;而另一方面,膜主体又必须根据膜客体的前述变化而进行自身结构及性能的改进和调整。如此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这种情景可用图4表示:

上图说明社会膜在膜分离过程中的这种主客体矛盾将会给膜识别造成极大干扰,严重者可导致膜分离失效。

难题二:社会领域的膜客体通过膜分离后的后续演变问题

工程膜的膜客体在被膜介质分离后一般不会发生变化,而社会膜的膜客体在被膜介质分离后,往往会有一部分发生变化。例如,经过严格筛选考察提拔上来的干部后来腐败变质成为罪犯就是典型的例子。这说明社会膜的膜分离过程往往不是瞬间的或一次性完成的,这就要求社会膜应当具有与时俱进的追踪检查功能,使膜客体始终处于膜分离过程的监督或笼罩之下。显然,社会膜比工程膜具有更高级的要求。那么,作为具有这种不同于工程膜的分离介质(社会膜)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又应当是怎样的呢?它的技术载体和运行方式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难题三:社会风险的虚拟性与社会膜的抽象化问题

风险是潜在的危机,因而具有非实在性或虚拟性。在社会膜的膜分离过程中,如何通过特定的分离介质分离风险因子,将虚拟的社会风险“实在化”(即可视化)?另一方面,人类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社会膜亦分为具象膜和抽象膜(或称有形膜和无形膜):对于“自然人”进行风险因子分离的介质是具象的,如指纹识别、刷脸识别、步态识别以及各种门禁设备等都是实实在在的具象物体;但是对于“社会人”进行风险因子分离的介质却往往是抽象的,如用于识别和排查意识形态、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等领域风险的各种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既不具备物化形态,更不具备技术形态,而仅仅是一种主观抽象。那么,如何构建出一种能够将虚拟的社会风险可视化并可操控化;如何将抽象的分离介质变成一种具有物化载体的、具象的社会膜?这里面有太多的难题要解决。

难题四:社会膜的技术化和智能化问题

如前所述,现代意义上的膜分离与传统的网过滤不同。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技术化和智能化。例如,海水淡化与豆浆过滤在技术化和智能化程度上天壤之别,就具有本质的不同。同理,现代意义的社会膜,与古代依靠城防关隘阻拦风险的物理膜,以及单纯依靠人脑思辨来识别风险的“脑膜”,在技术化和智能化程度上也应具有本质区别。事实证明,随着现当代社会复杂性的与日俱增,传统物理膜和“脑膜”的社会风险防范功能与日衰减,说白了就是越来越不靠谱。所以,我们要构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膜,其技术化和智能化难题是无法回避的。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7页。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