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精神”的百年传承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作者:王秋萍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开端,是青年勇担国家历史使命的里程碑事件。


但普遍存在一个基本的共识,即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华民族首次吹响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冲锋号。1919年,作为一战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取消列强在中国的各项特权、归还被日本从德国夺走的山东各项权利、取消“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不仅被拒,和会还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战败国日本。面对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强盗行径和中国政府媚外卖国的外交政策,国内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情绪被迅速激起,纷纷反对中国代表团在丧权辱国的合约上签名,而其中,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发挥了先锋队的作用。5月4日下午,北京青年学生汇集天安门前,高呼“打倒卖国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他们拒斥政府的“文劝武压”,以“民族自决”的精神走上街头,罢课游行示威。北京学生的爱国反帝运动得到全国各界的关注和响应,全国纷纷成立学生联合会,百万学生高举爱国旗帜,以勇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至真至纯的爱国热情,做好拼死牺牲的准备,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学生运动。学生的斗争决心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潮,工人阶级、商人纷纷自发性地罢工、罢市,有力地响应和声援学生并推动了“三罢”斗争风潮。这场从学生罢课蔓延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从北京蔓延到全国的爱国救国运动,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到了一个巅峰,“爱国”成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髓、精神动力和文化遗产,它展现出青年群体忧国忧民的国家情怀、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英勇奋斗、无畏无惧的个人价值取向。

五四青年以巨大的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扛起“民族振兴”的大旗,五四运动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运动,爱国精神不仅是其重要精神遗产,还是支撑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价值理念,是推动中国人民从价值觉醒走向文化自信的文化力量,是在青年代与代之间和担当历史使命之中有效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五四爱国精神的百年传承与内涵拓展

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行动主体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分水岭。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中,青年永葆爱国热情和精神,在传承中不断拓展五四爱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勇担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先锋精神、奉献精神、革新精神、开拓精神、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

(一)青年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征程中传承五四爱国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场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革命历程中发挥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和文化运动,它打开了中国人民不妥协地坚决地反帝反封建的序幕。在内无民主、外无独立的国内环境中,时代要求青年要担当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使命,积极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队列中,青年在革命中传承了五四先辈的勇于革新、无私奉献、英勇奋斗的先锋精神。

自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始终是革命的冲锋者和先锋队,是担负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使命的践行者。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丑陋面孔,真正认清了西方资本主义和传统封建主义都不能救中国的现实,中国人民逐步摆脱对西方制度的幻想和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逐步走出一条依靠中国群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踏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道路。1920年,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在演说中指出“什么是五四精神”,他认为五四运动的精神不能简单归结为爱国救国。因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爱国救国运动从不间断,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中华民族儿女为拯救国家于危亡而做出的不懈努力,而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同于以往任何运动的革命斗争,在陈独秀同志看来,“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是五四青年运动特有的精神内容[1]。习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是具有划


[1]陈独秀:《陈独秀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28页。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