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精神”的百年传承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作者:王秋萍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开端,是青年勇担国家历史使命的里程碑事件。


以来,青年一贯是中国民主运动的急先锋。”“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发扬五四的传统,……为实现民主做不屈不挠的奋斗”。1948年,周恩来同志指出,五四运动划时代的意义在于新旧民主和新旧科学的区别,新民主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民主,新科学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新科学,是为人民服务的新科学。他突出强调了五四运动的人民性和科学性,深化了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为五四运动的爱国性质做出了独到阐释。

(二)青年在国家富强的建设和改革道路上发展“五四爱国精神”

完成民族“站起来”的历史任务后,面对国家贫弱、人民贫困的国内形势,青年要担当起国家“富起来”的时代使命,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青年在建设和改革中发展了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团结奋斗、求真务实的五四爱国精神。

青年是国家富强道路上积极进取的开拓者和奋斗者。在社会主义建设早期,青年既创造性地发扬了五四爱国精神的内涵,又在曲折前进中获得经验教训。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在“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历史教训下,全民族开始大踏步地朝着社会主义建设前进。在建设探索时期,“为把祖国建设好而艰苦奋斗”是“五四爱国精神”的具体表达,青年在祖国建设的实践中传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在建国初期,人民开始思考革命时期的五四精神如何向建设时期过渡。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四纪念日,社论《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革命》指出,“新中国革命史要求我们重新估定五四运动的价值”。在建设时期,青年发扬了热爱劳动、开拓进取的五四爱国精神。1957年5月3日,周恩来同志鼓励新中国青年,“努力学习,参加劳动。”他期望青年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工农人民,成为一个集脑力和体力于一身的有为知识分子。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为着社会主义而劳动》《我们的口号是:爱国、团结、劳动》。1959年,共青团中央公开宣传指出,全国青年要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知识分子必须和工农结合,并以满腔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行列中。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历程中,青年创新性地传承“五四爱国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科学文化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坚持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大踏步向前追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国强民富。然而,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开拓进取的革新精神被应用于文化领域上,开始盲目批判传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了表面继承五四精神,实际偏离现实和理性的情况。1966年5月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社论,号召中国青年积极参与文化大革命,彻底清除文化领域中反对共产党和反对社会主义的思想。进入70年代,全国开展“批林批孔”。总而言之,这种表面的五四爱国精神,实质上是在无区分性地轰击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历史传统,是盲目将政治革命扩展到文化革命领域的非理性行为。在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拨乱反正、批判“两个凡是”和展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久旱的青年注入甘露,重新焕发青年的活力与热情,使五四爱国精神重回正轨。

在改革开放时期,青年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开拓者,“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同心同德搞‘四化’、以国家富强为己任”是五四爱国精神的生动表达。在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时代为“五四爱国精神”注入了新的力量,中共以追求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构五四话语体系,为青年创造务实的机制环境,激发青年为艰苦奋斗以建功立业的信心和热情。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青年思想,进一步更新青年观念,青年务实求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建设祖国的本领,争做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他们紧跟党的步伐,大踏步走在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前头,积极开展和参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全国青年绿化活动”“希望工程”“青工技术练兵比武活动”“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大中专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农村青年更是首先投入改革,在农村改革中大显身手。广大农村青年在团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下,开拓进取,广泛开展“学科学、用科学,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建功立业”的活动,团结一致、大胆踏实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艰苦奋斗。尔后,城市青年也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积极投入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勇搏击。1992年,江泽民同志对各级共青团组织提出“发扬五四精神,继承光荣传统”的期望和要求。1988年,在北大建校百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对各界青年抱以期望,他希望青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思想道德修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积极为祖国建设服务,为实现远大理想而艰苦奋斗。进入新世纪后,青年一代的成长更受关注。青年被冠以“民族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而言之,在改革开放时期,青年创新性地传承“五四爱国精神”,成为在国家富强道路上的开拓者和奋斗者,同时又拓展了“五四爱国精神”的新的内涵,为其注入了新的力量。

(三)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弘扬“五四爱国精神”

经过长期的奋斗和努力,历经磨难的中国“站起来”并“富起来”了,正朝着“强起来”飞跃。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时代要求青年创新性地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力求回归本源、唤醒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展五四爱国、奋斗、担当精神,争当有爱国情怀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品德的勇于奋斗的时代弄潮儿。

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这是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青年使命的内容做出的深刻阐释。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对五四爱国精神初心的高度凝练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愈发激发新时代青年的民族使命感,青年也日益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主力军。中共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两个百年”的梦想,其中第二个百年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时,当代青年正是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正处于中国发展的最好时期。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在新时代的社会性质和历史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一代的发展和个人选择越来越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习总书记曾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激励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2018年5月,习总书记强调青年青春气息和奋斗热情的重要性,他号召青年在青春年华,要保持奋斗激情,在奋斗中扬洒青春汗水,为人民幸福、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奉献青春。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青年对“五四精神”的传承,要站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准确把握五四运动期间青年特征和新时代青年特征的异同。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谈实现民族复兴,要引导青年牢记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当中。

 

三、新时代青年“扬”五四爱国精神,“担”民族复兴使命

习总书记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他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2]。当代青年是新时代青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是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青年要积极学习五四先辈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因此,要以五四爱国精神,培养和激发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时代中国,青年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就是要爱国为民、无私奉献;就是要坚守信仰、树立远大理想;就是要实干奋斗、培养过硬本领,要把青年培养成为新时代有爱国情怀的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奉献者、信仰者和奋斗者。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2版。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第1版。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