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三层面:物、关系和过程*

作者:徐丹  2021-08-10 11:24  新传播    【字号:  

传统哲学家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面对物的时候,仅仅看到物本身。而在马克思的视域中,任何物都不是简单的物,更重要的是物背后所蕴含的关系和过程。其中,关系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并进一步延伸到资本内在矛盾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日常生活层面以颠倒的物与物的关系表现出来。过程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关系就在过程中,在这种过程中,资本的内在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导致自身的灭亡。能够从一般的物的层面进入到关系和过程的层面,正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精髓所在。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与工人之间是没有关系的,有关系的是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并且资本家抽象为资本,成为了工人与资本的关系。所以,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工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与工人发生关系的其实不是资本家而是资本,而与资本发生关系的也不是工人,而是工人的劳动力,“在这里,劳动是在这样一些条件下进行的,在这些条件下,单个人的独立劳动无法进行,而且这些条件表现为统治他的关系,表现为由资本缠在各单个工人身上的绳索。”[1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马克思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可变资本是工人的劳动力,两者都属于资本,从而资本家与工人的剥削关系本质上就是资本自身内在的统治关系,这在一般层面是看不出来的。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就是资本内部所建构的对工人的统治。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这种内在关系又通过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不断生产出来。“简单再生产不断地再生产出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同样,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或积累再生产出规模扩大的资本关系:一极是更多的或更大的资本家,另一极是更多的雇佣工人。”[20]通过不断地扩大再生产,生产出了牢固的资本关系本身,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层面是看不到这种关系的,那是因为,资本的这种内在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层面以颠倒的现象呈现出来,在日常生活层面,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关系都消失了,而在现象层面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资本自身的内在关系是本质,物与物的关系是现象。“在资本—利润(或者,更恰当地说是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中,在这个表示价值和财富一般的各个组成部分同其各种源泉的联系的经济三位一体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神秘化,社会关系的物化,物质的生产关系和它们的历史社会规定性的直接融合已经完成:这是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21]用马克思的话说,在这个着了魔的世界中,你是看不到这种资本的内在关系的,看到的只是在现象层面呈现出来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看一下马克思所分析的在物身上的关系层面,物不再是物,而是关系,在马克思的早期,这种关系指的是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这种关系指的是在一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进入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发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而这种剥削关系是通过资本实现的,因此,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本质上就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或者说就是资本自身的内在关系。而在社会生活层面,我们的确是看不到资本的内在关系的,因为这种内在的关系在现象层面又以物与物的关系呈现出来。这就是马克思所分析的关系的层面的层层深入的过程。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297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708~709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940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