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产业40年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作者:毛少莹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结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将4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为四个阶段。即: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背景下的萌发期;市场导向为主,外向型经济、高科技城市建设背景下的自发成长期;政府导向、市场驱动、科技助力三重作用下的高速成长期;以及迈向建设粤港澳大“人文湾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新阶段。其主要成就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发展速度快、支柱产业地位日益牢固;市场主体多,产品供给能力强;综合实力强;产业门类齐全,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数字文化产业等新业态发展速度快,文化科技优势明显;文化外贸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重要基地等。总体看,深圳文化产业不仅在繁荣文化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效地“弥补”了深圳文化积淀薄弱的“短板”,使得深圳借助文化产业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后发优势”。以产业化手段推动文化发展对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由上表数据可见,2018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996.11亿元)虽然还低于上海 (2,193.08亿元),但是已经超过广州、香港,位居全国第三,其占GDP的比重(7.9%)则仅低于北京 (9.6%),位居全国第二。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数也以10.23万个,102.94万人位居第二。总体看,深圳文化产业的规模正从全国排名第三发展为排名第二。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开始,《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开始发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文化产业的主要指标数据。根据《2019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发布指标数据,深圳除文化服务业数据略逊于杭州外,其余指标均为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当然,作为一种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竞争力的特殊产业形态,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经济指标、量化指标并不能完全说明文化产业的实力。文化产业的实力也常常表现为非经济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甚至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内容而难以用指标衡量。此外,即便就量化指标而言,各城市在进行文化产业统计时也存在对口径认识不一,计算时的差异等。比如,从上表可见,2018年上海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数仅为4.47万个,从业人员仅为68.9万人,深圳相应指标则高达10.23万个,102.94万人,这明显与一般对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常识性认识是不大符合的。换言之,这一组数据表明两地在统计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总之,深圳不应因为一时的数据领先而过于骄傲自满。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