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哲学王国中的巾帼:西方历史上的女性哲学家

2021-08-30 15:51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一、引言

黑格尔(1770~1831)虽然是我一直敬佩的哲人,但他的确也有一些如今看来令人难以认同的判断。对于中文世界来说,大概最著名的就是他关于中国没有哲学的论断。当然,在他的时代,浩如烟海的中国哲学文献仅有少得可怜的西文翻译。并且,这一状况的改善即便如今也很有限。不过,如果说限于语文能力,黑格尔的这一断言可以归于无知而多少可以谅解,那么,黑格尔对于女性的这种判断,所谓“女性具有受教育的能力,但无法从事那些需要一种普遍能力的活动,例如那些更为先进的科学、哲学以及某些特定形式的艺术创作。……女性调节自己行为的依据不是普遍性的要求,而是任意的倾向和意见。”[1]就只能归于偏见而无法令人接受了。

随着20世纪女性主义在西方的兴起,女性在人类有史以来各种经验领域的诸多成就不断得到发掘和重视。黑格尔的上述论断就益发显得毫无根据。事实上,即便以黑格尔自己毕生从事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哲学这一领域来说,在人类历史上,女性所取得的成就也可以说是不让须眉而极为辉煌的。只不过,我们以往对此所知甚少而已。20世纪以来,西方涌现了很多女性哲学家,佼佼者从较早的沃格尔(Cornelia Johanna de Vogel,1905~1986)、阿仑特(Hannah Arendt,1906~1975)、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安斯康姆(Gertrude Elizabeth Margaret Anscombe,1919~2001)、福特(Philippa Ruth Foot,1920~2010)以及去年刚刚去世的帕特南(Ruth Anna Putnam,1927~2019)[2],直到如今在学界正大放异彩的努斯鲍姆(Martha C. Nussbaum,1947~)、卡特莱特(Nancy Cartwright,1944~)、海珂(Susan Haack,1945~)、考思伽德(Christine Korsgaard,1952~)以及巴特勒(Judith Butler,1956~)等,其中不少在中文世界至少哲学领域的专业学者之中,也已经为人所知甚至进入必读和研究对象的范围了。


[1]“Women are capable of education, but they are not made for activities which demand a universal faculty such as the more advanced sciences, philosophy and certain forms of artistic production.... Women regulate their actions not by the demands of universality, but by arbitrary inclinations and opinions.” G. W. F Hegel, Philosophy of Right, trans. T. M. Knox,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p.263.

[2]她的先生即在中文世界更为人所知的帕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1926~2016)。

责任编辑:郑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