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思想中的艺术与道德

2021-09-15 14:41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在桑塔格看来,“坎普”与都市文化相关,善于讽刺,追求浮华,因而不同于高级文化与“先锋派”艺术的严肃,“坎普”展现的是混合了夸张、奇异、狂热、天真等因素的失败的严肃,从而产生了喜剧的效果。“坎普”否弃复制品,具有人为性,试图通过技巧、形式、风格等摆脱价值虚无状态。这样一来,“坎普艺术常常是装饰性的艺术,不惜以内容为代价来突出质地、感性表面和风格” [2](P323),由此“坎普”可以广泛存在于传统艺术之外的服装设计、建筑灯饰、家具工艺、色情电影、流行歌曲、摇滚音乐等领域之中。诸如蒂梵尼灯具、维斯康蒂导演的电影、巴黎地铁的入口设计、洛杉矶的布朗·德比旅馆、贝里尼的歌剧等都被桑塔格看作具有“坎普”风格的艺术。“坎普”作为一种活跃、旺盛的感受力,只能被体验而不能运用理论体系性语言描述和把握。因为任何试图通过理论体系性语言描述和把握的感受力,就不再是真正的感受力,而是僵化的理性观念。桑塔格通过关于“坎普”的阐述意在揭示“艺术”的世界能够存在于生活中任何领域,甚至道德自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坎普”。如果具有丰富的、活跃的“坎普”感受力,就完全可以发现“坎普”艺术,特别是在那些高雅艺术拒斥、贬低的艺术如通俗艺术、边缘艺术中,存在着更多的“坎普”的经典作品。

“坎普”作为一种感受力,同时体现了一种与同性恋趣味契合和重叠的特殊趣味。桑塔格把同性恋与唯美主义密切结合,使其成为“坎普”趣味的先锋性因素。在她看来,同性恋者否定生物繁衍的目标,具有“坎普”趣味的创造力,体现了人类追求更大的自由。同时“坎普”趣味也与同性恋者的社会认同诉求有关。20世纪60年代,同性恋者在美国属于边缘群体,甚至被看作是威胁社会的不道德乃至危险的罪犯。因此同性恋者期望通过大众的审美感受力的提升获得社会认同,他们认为“坎普”趣味能够使道德义愤中立化,让大众接受游戏精神。在同性恋之外,“坎普”作为感受力还具有两性同体的特征,表现为性别的模糊和错乱。桑塔格把女性化的男子或男性化的女子看作“坎普”感受力最伟大的意象,这样的意象在拉斐尔前派绘画、新艺术派版画和海报中性别模糊的人体、影星嘉宝美貌背后的男性化气质等有着典型体现,桑塔格击赏这样的意象旨在夷平道德激情与审美激情之间的鸿沟,强调“坎普”提供违反自然而具有夸饰特征与个性风格的纯粹审美感受力。

责任编辑:郑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