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思想中的艺术与道德

2021-09-15 14:41 来源:深圳社会科学


三、“坎普”:“美学”对“道德”的胜利

后现代艺术在文本的意义世界中产生了一种被桑塔格称为“坎普”(Camp)的风格化的极端形式。桑塔格从自己对于文化的内涵的理解出发阐述了“坎普”。她认为理解文化的内涵不能局限于精英主义的高雅文化,还应将被精英主义的高雅文化贬低、拒斥的边缘性文化纳入文化的范畴。在桑塔格看来,边缘性文化呈现了一种以“坎普”为名的感受力。

桑塔格认为存在三种具有创造性的感受力。第一种是庄严的高级文化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呈现出道德激情与高雅格调,荷马、但丁、约翰·邓恩的诗歌、阿里斯托芬的戏剧、乔治·艾略特的小说、贝多芬的音乐、伦勃朗的绘画等都充分体现了高级文化的感受力;第二种是“先锋派”艺术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在痛苦、残酷与错乱中呈现出情感的极端状态,道德激情与审美激情保持着张力,从而使“先锋派”艺术产生了特有的感染力。兰波的诗歌、卡夫卡的小说、阿尔托的戏剧是这种感受力的典型例证。“坎普”作为第三种感受力属于纯粹的审美感受力。它既拒绝高级文化感受力中道德性的和谐,也拒绝认同“先锋派”艺术的感受力中情感的极端形态。桑塔格进一步指出,“坎普是坚持在审美层面上体验世界,它体现了‘风格’对‘内容’、‘美学’对‘道德’的胜利,体现了反讽对悲剧的胜利”[2](P334),“强调风格,就是忽略内容,或引入一种相对内容而言中立的态度。不消说,坎普感受力是不受约束的,是不受政治左右的—或至少是非政治的”[2](P322)。桑塔格把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王尔德看作早期“坎普”精神的代表人物。“坎普”拓展了唯美主义观念,悬置一切道德判断与价值追求,用赏玩的眼光看待世界,追求一种不动声色、超然事外的体验,具有与政治无涉,远离道德训诫的反悲剧色彩。“坎普”的这种方式和体验表现了大众时代的纨绔作风。纨绔子并不寻求在道德上对他有所提升的艺术,而要寻求那些稀有的、未被大众化趣味糟蹋的感觉,关注的是体现于物体和人的行为中的审美品性。

责任编辑:郑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