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

作者:李文静  2019-12-09 17:17  新传播    【字号:  

习近平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挖掘,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各个时期党建思想的深入分析,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搏;以新时期中国具体的建设实践为导向基础,赋予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内涵。这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三个基本路径,也是其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发展的动力要求。实践基础上的批判与继承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建思想上的重要体现。

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1。同时,领导地位的维系需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鲜明特征。习近平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提出,这种特征在现实的实践中表现为建立以“人民立场”为核心的党建核心价值观,在建设过程中力求将最大公约数与画出最大同心圆统一起来,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彰显人民取向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与政治立场,党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将实现人民的幸福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与归宿。

(三)问题意识的积极态度

问题意识是党的重要特质。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问题是矛盾的迸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事物前进的基本动力。习近平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3从建党建国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问题意识”对于认清和分析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极为重要,“在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决不能遮蔽问题、回避问题,而应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改革充满动力和活力。”4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问题意识的重视与应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新时代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十分重视对全局与长远问题的把握,针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做了科学的谋划与合理的预测,推进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描绘引领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比如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式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长远布局等。2014年6月,习近平首次提出净化“政治生态”这一概念,成了中共党建的一项迫切又极为重要的任务。发现“政治生态”的问题,寻求解决思路是习近平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将问题落到实处也是其工作的重点。2017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全民推进政治生态的健康运行是我们党党建工作的重心。

站在特殊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如何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风险与挑战,确保党与人民坚强有力的前进道路,关键在于大局意识的获取,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明辨问题,有掌握全局的控制力,这些都是问题意识在起作用的积极性态度。

作者简介:李文静,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210023【责任编辑杨中】


1.《各级领导干部要一刻不停增强本领》,《中国青年报》,2015年2月28日,第1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9~290页。   3.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2016年,第245、280页。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