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与深圳文学发展

作者:周思明  2019-12-09 17:11  新传播    【字号:  

深圳作家注重个性,我写我心,呈现多元共生、各擅其场的书写状态,这是深圳文学的魅力和特点所在。与此同时,深圳文艺批评也别具特色,门类齐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深圳文学如何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扬长补短,如何创造新的更大辉煌,需要深圳作家、评论家们勠力同心,做出进一步思考,付出更多的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不负时代赋予深圳的伟大历史使命。


从自发无序到自觉有为、从集体无意识到趋于文化自觉,呈现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1。对深圳文学进行理性的反思与科学的梳理,无疑是一项颇具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一、凸显南方立场的深圳文学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出现一批烙印着南方立场、深圳标记的文学作品2。所谓南方立场,非指地理意义,乃是前卫、先锋、现代、实验意义上的南方立场。刘西鸿、乔雪竹、王小妮、张黎明、黎珍宇、林坚、张伟明等的作品可为代表,他们对改革开放的“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独特叙事,勾画出早期深圳文学的独异雏形。刘西鸿小说《你不可改变我》是20世纪80年代特区文学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代表作,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首发1986年的《人民文学》,被评价为“新锐的实验文本小说”。《你不可改变我》带有很强的先锋性,她的出现给当代文坛一个革命性的震撼3

世纪之交尤其21世纪以来,寂寞的深圳文学再度发力,出现了一些为文坛侧目的作家。他们的写作个性、风格各不相同,但基本属于现实主义写作。杨黎光的报告文学,紧扣时代脉搏,善于在颇具时代特征的都市大案叙事中糅进自己的思考,产生了较大影响。南翔的小说写作既有社会广度,也有思想深度,涉及大学、民间、机关等多个领域,有反思,也有批判。邓一光对于深圳人的书写,带有哲学层面的描述。曹征路长篇小说《问苍茫》以及中篇小说《那儿》等,反响不俗。彭名燕创作了长篇小说《世纪贵族》、《杨门家风》以及报告文学、散文、影视剧等,再现深圳独特生活,受到评论界的好评。李兰妮长篇小说《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写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提供了一份形象生动的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人文档案4。吴君的小说反映挣扎于都市底层的农民工的一种猥琐、灰暗的生活,以曲折含蓄的笔法,将我们带进城市底层生活的真实境况。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已上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吴亚丁的城市小说凸显了现代性的光色,呈现了深圳书写的别样风格。丁力的多部商战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系列,是对深圳企业界各种人物在商场竞争中人际矛盾关系的揭示,实际上还是人性的博弈和较量。以王十月为代表的打工文学集结陈再见、郭金牛、唐诗、曾楚桥、卫鸦等打工作家,书写打工者的身心疼痛,拓展了深圳文学新的海岸线。郭金牛、唐成茂、刘虹、从容、谢湘南等人的诗歌,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不同手法,显示了深圳诗歌创作的风云际会、波澜激荡。

从文本形态上看,深圳文学有着强烈的“漂泊”感和“悬浮”性。异乡生活的内心焦虑、现代化生活的挤压、身份确认的恐慌、主流文化的寻找6,不确定性的体现,在深圳文学中表现得相当充分。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深圳是一个孤独感很强的城市,堪称是一个文学意义上的城市。先锋、传统、复杂、单纯、不确定、无禁忌、阳光、乖张、炽热、薄凉、刻薄、宽厚7、愚钝、狡黠……都有可能成为贴近或者诠释深圳的审美特点。就个体文本而论,深圳文学是各逞其能、不一而足的。但总体上看,也凸显出较多有力量的和面目各异的优质作品。深圳作家为自己和这座城市保留下这样的文化足迹。令人欣慰的是,深圳的中老年作家并不占绝大多数,她拥有一个背井离乡满怀抱负的青年作家群和更多的年轻写作者,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源


1.2.3.4.5周思明:《30年深圳文学反思》,《深圳特区报》,2010年7月29日。   6.7于爱成:《深圳青年作家群异军突起2013年上半年取得新突破》,http://blog.sina.com.cn/s/blog_a78302220101l77q.html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