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与深圳文学发展

作者:周思明  2019-12-09 17:11  新传播    【字号:  

深圳作家注重个性,我写我心,呈现多元共生、各擅其场的书写状态,这是深圳文学的魅力和特点所在。与此同时,深圳文艺批评也别具特色,门类齐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深圳文学如何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扬长补短,如何创造新的更大辉煌,需要深圳作家、评论家们勠力同心,做出进一步思考,付出更多的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不负时代赋予深圳的伟大历史使命。

艺、戏曲、音乐等的批评,如周思明、安裴智等人。在对打工文学、客家文化的研究和评论上,杨宏海先生功不可没,可谓是深圳的一员宿将。早期还有杨作魁、杨益群、斯英琦等人对深圳文艺批评做出的贡献。而且,在各种文艺批评的专长分工中,深圳文艺批评家可谓各有千秋,彼此决不雷同,有长于肯定的,也有敢于批评的;有偏重理论辨析的,也有从逻辑常识切入的;有学者专家型的,也有民间草根型的;有学院批评、媒体批评,也有作协批评、民间批评、草根批评。他们大多专注于一种批评领域,但也有一专多能、在多个门类批评中出入乃至闹出动静的,进而形成了为外省其他大城市所没有的独特批评景观。可以说,深圳文艺批评已经超越了其他省市的那种相对单调的批评格局,并不局限于文学批评一个门类,而是以文学批评为引领,兼具多个文艺批评领域,用毛泽东的一句诗来形容,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

最重要的是,深圳文艺批评所独具的特区文化的开放性,与特区文艺实践的同步性,深圳人求真务实、敢于真刀真枪亮剑的先锋性1,是三个关键要素和突出亮点。顺便提一句,笔者之所以用文艺批评而非文学批评,乃是指深圳的批评囊括了文学和其它艺术门类的批评,故而如此称谓。深圳文艺评论理论建设成果丰硕,尤其是近些年,深圳文艺评论队伍中涌现了若干勇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和切中时弊的批评家,他们摒弃了时下评论界多见的对理论名词摆酷炫技和廉价吹捧的“文艺谀评”,大胆指斥当代文坛艺坛的现状和问题,以尖锐批评,犀利文风勇“剜烂苹果”,在国内评论界发出了深圳的声音,引起批评界和创作界的广泛关注2。

面对当下文艺批评唱赞歌者无数,真批评者难寻的现状,深圳文艺评论家不想沦为“吹喇叭抬轿子”的平庸写作者。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三个关键词—在场的、批判的、建构的。现在的作家,尤其是名家推出作品后,赞扬之声、溢美之声铺天盖地,很少有人批评,很少有人敢于找毛病。90%以上是表扬的,最后说一点瑕不掩瑜的小毛病,甚至说小毛病的都很少了,从头到尾都是肯定,这是不正常的。有鉴于此,深圳评论家更看重带有独特文本特点的表达。但在当下大家认同的文体状态下,如何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怎样从普遍的文本中独立出来3并超越自我,让文艺评论写作不仅能给读者一种新的感受,也对文艺创作有所助益,是深圳评论家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不必讳言,在批评实践中,一些评论家在方法和理论的潮流轰炸中,也曾追求过套餐式、“开中药铺式”的表达,做过理论导向先行的框架式批评4,但在看过太多的言之无物、空洞套话的评论文章以后,他们开始对自己如何从事这份事业有了深刻的自省和反思,并试图开始逆袭和突围,立志成为有立场、有良知,具备艺术理想、文化自觉的独立思考的批评家。

诚如中国传媒大学资深美学家张晶教授等学者指出,深圳的批评家充满活力,求真务实,敢于直面现实和问题,这是批评家最可贵的品质,这种活力和批评的直接性、尖锐性、是深圳批评应该发挥的最大亮点和优势。同时,深圳还拥有以胡经之先生、彭立勋先生以及王晓华、李健等人为代表的文艺美学理论背景,学院派力量很强,学科力量在中国大学文艺学学科中也名列前茅,这些都是深圳文学事业的宝贵财富。尤其是,在现在学院批评一家独大,同质化倾向非常严重,或存在严重的过度阐释,批评不及物、过度理论化的时候,深圳新锐批评家们敢于说真话的示范行为,恰恰接近了批评的真精神,非常可贵,也非常难得。深圳文艺批评具有明显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注重及物性批评,以及较强的文本意识5。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学事业发展如何,文艺批评是一个重要指标。事实证明,深圳之所以成长为一个文艺事业繁荣发达的城市,其文艺批评的生龙活虎、


1.2.3.4.5乔燕冰:《让“批评深军”更好发出“深圳声音”》。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