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社会革命视域下的五四精神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张宗兰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从伟大社会革命视角探讨五四精神及其当代启示,这是研究五四运动的视角创新。

敢于实践、爱国主义精神。

1. 勇于革新精神  五四运动中的文化变革,其精神实质在于找到体察人生、改造社会的新方法,在于勇于革新,“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1]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隐形存在,深层次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封建专制思想不去,民主共和体制不容于中国土壤;民众缺乏对科学的认知,便会阻碍社会变革的步伐。作为文化启蒙的五四运动,提倡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使得知识走下神坛、走向大众,不再为少数知识精英所垄断。文化启蒙作为一项未竟的事业,仍然在路上,仍然需要勇于革新的精神,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性文化转化、向马克思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

2. 敢于实践精神  五四运动爆发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是一次没有党派组织动员、由青年学生首先发起、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运动,是一场勇于实践的运动。张东荪指出,学生运动的目标是“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改造腐败不中用的政府”[2],学生敢于直接行动,不怕关押拘禁乃至流血牺牲。在五四运动结束后,青年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民众的伟大力量,把组织民众和联合民众作为改造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一时间,“到民间去”成为一种潮流。五四时期的青年以“五不”精神闻名于世:“不计较个人经济得失,不惜与家族决裂,不怕被学校开除,不怕坐牢,不怕牺牲。”[3]在民族危难之际,这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敢为人先的斗争精神,就是以不怕牺牲、直接行动、深入民众、唤醒民众、动员民众为核心的敢于实践精神的体现,特别是动员民众的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3. 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的发生,即以爱国救亡为前提对国家出路进行的探索,其本质在于“使古老的中国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四运动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是爱国主义,是民族复兴的初心和使命。”[4]五四时期的爱国和今天的爱国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当时的爱国,爱的是代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而不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这个爱国便与爱党、爱民族实现了统一。需要指出的是,“五四”不是简单的爱国运动,其背后有更宏大的理想支撑着爱国的信念,这就是当时最流行的世界主义。“五四”知识分子胸怀博大,从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是对民族国家的超越,不以一国一族的利益为沟壑,他们追求的是“世界主义的国家”和以普世性的全球价值为依归的民族崛起。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度,共产主义实现之前,国家将长期存在,这种超越国家的“世界主义”不可避免染上浪漫和空想色彩,却表明了“五四”知识分子的人类关怀。这就是“五四”的爱国运动,不仅爱民族国家、更是有世界主义理想的爱国主义。

 

                                                          三、五四精神的当代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5]探讨伟大社会革命视域下的五四运动对于当今的现实启示,在于明晰当代青年在新时代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商金林:《“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人民政协报》,2017年5月4日,第11版。

 

[3]张治银:《觉醒与分化:五四时期青年人生抉择及启示》,《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4]杨凤城:《五四运动专题研究“主持人语”》,《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5]习近平:《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 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4月21日,第1版。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