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社会革命视域下的五四精神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张宗兰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从伟大社会革命视角探讨五四精神及其当代启示,这是研究五四运动的视角创新。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地位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继续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承继五四运动中的革命精神,践诺新时代的青年使命。

历史上的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发挥了急先锋作用。什么是先锋?毛泽东指出,“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2]五四青年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屹立时代潮头引领五四运动,其动力根本来自于青年自觉,也就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品格、性情和传统儒家文化的潜在影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传统的科举取士、“学而优则仕”观念促使知识分子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同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涵养,体现了个人理想和国家政治理想的统一。因此,在国家内忧外患时知识分子内心潜藏的部分中华“元典精神”[3]最容易被唤醒,“如忧患意识、变易—自强观念、‘汤武革命, 顺应天人’思想、华夷之辨, 内华夏外夷狄的民族主义等, 其主体性被唤醒, 具体表现为担当救国大任的民族情怀和责任感。”[4]而少年书生的真性情又最容易被时局激发,“越是血气方刚,越是关心社会大众的境遇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也就越会多一份良心的驱使和救国救民的沉重责任。”这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一种忍不住的‘关怀’”[5]

在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今天,五四精神救国图存的场域已经改变,但青年仍然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正如学者指出:“青年成为一种方法,透过青年群体,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未来。透过青年党员这个群体,看到我们政党的未来。对社会、国家来说,青年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的存在。”[6]在和平年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没有了革命战争年代对青年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倒逼和刺激,欲发挥青年的民族先锋作用,尤其需要发扬五四革命精神、赋予青年以使命和责任承担当意识。

1.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7]具体来说,就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种爱国还需继续传承五四时期的“世界主义”价值取向,充满人文关怀和人类关怀,扎实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对五四时期勇于革新精神的继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是敲敲打打就能实现的,固然需要以工匠精神在工作岗位上的扎实求精,更需要攻坚克难、推陈出新,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方式之新和发展境界之新。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65页。

 

[3]冯天瑜用“元典精神”来指代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即一个民族进入“轴心时代”后, 哲人对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作深层思索而形成的重要典籍—“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参见冯天瑜:《元典精神的近代转化》,《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邢云文韩晓芳:《召唤、动员与五四知识分子主体的觉醒》,《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5]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4页。

 

[6]徐光寿、俞敏、刘宏森等:《让理想终止流浪,我们选择希望—“五四”百年再思考》,《青年学报》,2019年第2期。

 

[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