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内涵辨析、逻辑架构与鲜明特征
作者:李 雪 2021-04-19 18:00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制度治党作为政党治理的重要方式,在推动实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制度治党与政党治理
当前,学术界对“政党治理”的概念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政党治理,是以“提升政党能力为目标”而进行的政党权力运作的理性化过程,是“政党改革自身及其领导方式,以适应新环境和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一般来说,包括党内治理、党际治理和党外治理三个部分。从狭义上来看,政党治理专指党内治理,是治理逻辑应用在党内各项事务处理上的问题。姜崇辉认为“政党治理是指由政党内各级领导机构与普通党员多个主体参与、上下互动、共同管理党务的一种动态性、多层次的政党建设过程。”而陈家喜、黄惠丹则认为,应把党与政府、政党与政党、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排除在政党治理外,并与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等概念区分开。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在于是否将党内治理以外的治理关系融入其内,属于范畴问题,而不是实质性问题。由此,结合本研究内容的需要,笔者取政党治理狭义上的含义—党内治理,以下提到的政党治理皆为党内治理的含义。因制度治党是政党治理的重要方式,由此有必要厘清二者的逻辑关联,并重点阐述制度治党的鲜明特色。
其一,制度治党是政党治理的重要形式。政党治理属于政治学的研究范畴,研究对象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对象、治理目标和治理环境等,其中政党组织既作为治理主体又是治理对象,治理方式是制度治党,治理目标是实现有效执政,治理环境则是政党所面临的执政风险与挑战。一般说来,政党成员和政党组织生活是政党治理的工作重心,而这正与制度治党的目标相契合。一是制度治党特别强调对党员行为的治理,以党章和党内法规为依据,发挥制度的强制性特点,要求党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杜绝违法乱纪、破坏制度的行为,并让广大党员在头脑中形成制度思维和规矩意识,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党员队伍。二是制度治党对于优化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充分肯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地位和功能,由此十八大以来如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也成为制度治党的重要内容,通过修订和颁布一系列党内法规增强了党的建设的制度化水平,对于促进党内政治生态风气清正和维护党员高度团结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徐锋:《现代政党治理刍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1期。
罗峰:《转型期中国的政党治理:生成、资源与框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5期。
姜崇辉:《从传统“政党管理”到现代“政党治理”—变化社会中的政党研究转型》,《学术探索》,2008年第1期。
陈家喜、黄惠丹:《论政党治理视域中的全面从严治党》,《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