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与制度:理解干部概念的两个维度

作者:李美啸  2019-12-09 17:11  新传播    【字号:  

从动态的历史的角度出发,当代中国干部概念可以从观念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前者是从意识的、规范的视角认识“干部”,他们是战争年代革命者形象的延续。革命者在思想上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公的精神境界;在行为上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密切联系群众。后者是从组织的、结构的视角认识“干部”,他们是在中共领导的组织中承担特定职责的脑力劳动者。制度中的干部追求个人利益,行为受制度约束。这两个维度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张力,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干部概念,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一、观念中干部的涵义与特征

“干部”是从日语翻译过来的外来词。日文中的“幹部”有三个含义:相对于枝叶的树干的意思,即中心部;团体、公司的首脑,即首脑部;部队中对将校、下级士官的称谓1。引入中文后,“干部”剥去了日语原有的非政治性含义,成为一个政治领域的专有名词。据笔者考证,最早出现“干部”一词的中文文献,是梁启超在横滨主办的《清议报》1901年第100期“时论译录”栏目中,翻译自《东京日日新闻报》的《明治政党小史》,译者是留日的中国学生,“其干部之组织,则设总理及副总理各一名,党议员若干名,干事五名,俱属党员公选”2

“干部”最初在汉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政党、社团、政府等的主干机构。孙中山《革命原起》:“遂开乾亨行于(香港)为干部﹐设农学会于(羊城)为机关。”3不过据笔者考察,这一用法在建国后已不多见。二是政党、军队、社团中的骨干人员。如《古应芬纪录之大元帅东征日记跋》中所记:“然皆以转战经年,未得苟息,其干部死亡过半,不耐于作战,理有固然。”4这个涵义是之后干部概念在中国演变的基础。

(一)观念中干部的涵义

观念中的干部,概括地说,是指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干部的理想形态。观念中的干部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者形象。在中共早期,干部指执行党的任务的积极分子,他们是领导和参与工农、军队、青年及少数民族等革命运动的骨干,是以推翻现政权为目标的职业革命者。首先,干部是工农运动中的领导或积极分子。“他们(工农群众)在这种初期解放运动中因客观的情形,不免是一种缺乏组织的状态,苟能有大批的干部人才及上面的正确领导,亦能有很多的补助”5。第二,干部是军人运动的骨干。“在政治方面,目前国民军具有更强的革命性,并要求我们派遣革命的政工干部”6。“选得力的干部去白区进行工作,特别是苏区四周的据点和炮台里面的难民与守兵的运动”7。第三,干部是青年运动中的领导或积极分子。“城市工作没有大的进展,干部缺乏得厉害,团特委原是九人,因工作的变动与牺牲,现只六人了,指导上实不健全”8。第四,干部是领导少数民族运动的骨干。“急需派出一批负责干部到大规模的回族农民起义的地区去……领导它们。争取回民起义群众转向自己方面的斗争”9。作为革命者的干部,时刻处于严酷的战争环境,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危险。因此他们必须具有以下素质:在思想方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公的精神境界。“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10,“十余年来,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一点


1.[日]日本大辞典刊行会编:《日本国语大辞典》(第五卷),小学馆,1973年,第427页。   2.佚名:《时论译录:明治政党小史(东京日日新闻报)》,《清议报》,1901年12月31日.作者为留学生,参见[意]乔治·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王明进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7~9页。   3.罗竹风等:《汉语大词典》第2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年,第946页。   4.古应芬:《民国十二年大元帅东征日记》,民智书局,1926年,第36页。   5.张太雷:《张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90页。   6.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5页。   7.江西省委研究室编:《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5页。   8.邓中夏:《邓中夏全集》下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650页。   9.瞿秋白:《瞿秋白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62页。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59页。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