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特征及机制演化* —兼与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比较分析

作者:韩 靓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城市群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一个在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整体结构上具有合理层级体系,在空间边界、资源配置、产业分工等方面具有功能互补和良好协调机制的城市共同体。

在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实证研究方面,学者们分别梳理了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海西地区等主要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发展状况。李建民通过三大城市群比较分析,认为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城市体系结构失衡,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京津核心地区不能有效辐射周边城市[1]。王桂新等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均显著高于全国,且呈加快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及经济增长的推动,城市化水平内部差异大,上海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江浙的其它城市[2]。李若建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化历程的分析,认为大规模人口迁移是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化的直接原因,其动力源于工业化,并从主要依靠工业转为工业与第三产业并重[3]。吕艳华等通过对海西城市群人口发展及城市化状况的分析,发现海西城市群存在人口集聚能力不足,城镇化进程乏力,缺乏核心大城市带动等问题[4]

在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方面,国外学者认为城市群发展经历了大都市圈—超级城市区域—廊道式阶段—超级城市群区域几个阶段(Lang, R., Knox, K.,2009[5];Henderson, J. Vernon et al.,2009[6]),国内学者总结了世界级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即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或者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毛新雅,2013[7]),说明城市群人口集聚由大城市逐渐转变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在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发现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源于存在大量的人口城乡流迁,这提升了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城市化水平(王桂新等,2005[8])。学者们考察了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因素,如产业的集聚与扩散、经济技术条件等(Richard Florida et al,2008[9]);也有学者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人口与产业协调程度(魏乐霞,2008[10])、人口与空间协调程度(向云波、赵严,2015[11]),以及人口、产业与空间三者协调程度(徐小钦等,2014[12],认为城市群人口城市化


[1]李建民:《京津冀城镇化及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人口与经济》,2014年第1期。

 

[2]王桂新、陆燕秋:《长三角都市群地区城市化发展动向考察》,《人口与经济》,2014年第1期。

 

[3]李若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得失探讨—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与经济》,2014年第1期。

 

[4]吕艳华、熊柴、王俊沣等:《海西城市群人口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兼与我国三大城市群的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第7期。

 

[5]Lang, R., Knox, K., "the New Metropolis; Rethinking Metropolis," Regional Study,2009,43(6):789-802.

 

[6]Henderson, J. Vernon, and Anthony J. Venables, "The Dynamics of City Form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2009(12):233-254.

 

[7]毛新雅、翟振武:《伦敦都市区与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及其启示》,《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8]王桂新、戴贤晖:《外来人口与上海市的发展:影响、趋势与对策》,《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6期。

 

[9]Richard Florida et al. "the Rise of the Megaregions."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 2008,1(3):459-476.

 

[10]魏乐霞:《长三角地区人口与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1]向云波、赵严:《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

 

[12]徐小钦、袁凯华:《我国人口、经济、空间的城市化及其互动》,《城市问题》,2014年第3期。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