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特征及机制演化* —兼与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比较分析

作者:韩 靓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城市群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广州

67.3

19.6

4.5

4.1

53.9

29.6

6.1

5.37

深圳

74.8

13.9

5.5

3.8

58.0

23.9

8.6

6.9

东莞

82.5

9.4

5.1

1.4

56.0

26.8

6.8

6.6

佛山

78.8

12.4

2.9

2.1

70.3

18.2

4.4

3.5

江门

68.4

13.4

1.5

2.4

72.5

14.8

3.2

2.8

肇庆

68.9

13.3

3.4

4.1

73.0

15.0

5.0

3.0

惠州

78.2

9.2

3.4

2.1

68.6

16.7

6.2

3.6

中山

82.8

9.9

2.2

2.3

71.6

15.6

6.8

3.4

珠海

65.2

18.8

5.2

5.4

71.3

15.0

5.6

4.1

 

数据来源:广东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三)户籍制度改革和家庭化趋势助推户籍人口成为常住人口增长的主因

人口流迁带来了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急剧增长,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常住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发生了转变。1990~2000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增长了1728万,其中82%是外来人口增长的结果;2000~2010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增长1325万,其中65%是由外来人口增长引致的;2010~2016年,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增长385万,其中由外来人口增长引致的比重下降至15%[1]。可见,1990年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外来人口大规模增长是常住人口规模增长的主因;2010年后外来人口主导趋势弱化,户籍人口增长成为常住人口增长的主因。这一方面是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深圳、广州等大城市逐步放宽了落户政策;另一方面,近年来流动人口家属随迁比例明显上升,家庭化趋势加强,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凭借着经济产业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落户,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化的稳定性增强,特别是深圳和广州超大城市地位得以进一步稳固和提升。

其中,东莞、深圳和中山还出现了人口倒挂(外来人口规模超过户籍人口)的现象。2016年,东莞、深圳和中山户籍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24.32%、33.63%和49.92%,均不足半数。尤其是东莞和深圳,户籍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4和1/3(图11)。深圳的人口倒挂现象由来已久,非户籍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1990年深圳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就已经达到了62%,2000年该比重更是高达82%,之后开始下降,2010年降至75%,2016年进一步降至66%。1990年珠三角城市群只有深圳出现人口倒挂现象,2000年东莞开始出现了人口倒挂,此后非户籍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一直维持在75%~77%之间。中山于2010年后出现人口倒挂现象,非户籍人口略高于户籍人口。

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跨省农村流动人口为主力的大规模人口流入是珠三角城市群迅速城市化的直接动因,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和家庭化趋势助推了户籍人口增长,逐步替代外来人口成为常住人口增长的主因;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是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井喷式增长乃至推进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吸引外来人口、助推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动力,提升了广州、深圳超大城市人口的聚集度。

 五、主要结论与展望


[1]根据图10的数据计算而得。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