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特征及机制演化* —兼与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比较分析

作者:韩 靓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城市群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要受到产业布局和土地城市化等影响。因此,人口迁移流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空间布局是影响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群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对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研究尚不够深入,当前研究较少关注人口流迁对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影响,以及从城市群角度考察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而这却是促进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对发展相对成熟的珠三角城市群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关注了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形成。本文将聚焦在深入研究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现状特征、空间路径和动力机制演化,并与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对比分析,试图把握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等特征,发现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机制演化规律。

本文研究对象为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9个城市。分析过程中涉及与其他两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对比分析,界定如下:京津冀城市群涉及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等10个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涉及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包括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等16个城市。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1)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等七个省份的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2)2000~201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等七个省份的统计年鉴;(3)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及京津冀城市群35个城市2016年统计公报;(4)2000~2017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城市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流动人口口径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界定标准,将“居住在本地,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界定为流动人口,其中不包含市内人户分离人口。

二、珠三角城市群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处于向大城市集聚阶段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1990年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规模为2559.82万人,2000年增长到4287.91万人,2010年达到5612.69万人。截止到2017年,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规模达到了6150.54万人,是1990年的2.4倍。

(一)1990~2010年,常住人口规模增长集中在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和惠州等城市

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制造业的崛起使外来人口快速集聚,带来了珠三角城市群年均173万的常住人口增量。1990~2000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增加了1728万,增长了67.5%,是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阶段(图1)。其中,深圳、东莞、广州和佛山人口增量占总人口增量比重分别为30.91%、27.22%、21.08%和13.5%,即该阶段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增量近93%都是由深圳、东莞、广州和佛山四地常住人口增加造成(图2)。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只有肇庆常住人口是负增长,十年间减少了188.86万人,下降了11%。

2000~2010年,珠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此期间,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增加1324.78万,增长了31%,增速虽比上个十年有所下降,但常住人口增量仍能达到年均132万人。深圳和广州常住人口增量仍然领跑九市,占总人口增量分别为25%和21%,但与前十年相比,增量均有所减少,深圳由1990~2000年增加534.14万人下降到2000~2010年增加334.96万人,广州由1990~2000年增加364.21万人下降到2000~2010年增加275.95万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出口制造业受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