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示范区的改革发展逻辑*—基于Smart Analyze的文本可视化分析
作者:谢攀琳 2021-08-12 17:59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基于Smart Analyze可视化分析软件,结合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文本,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进行分析解读。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蕴含着发展的辩证法,从改革开放窗口到全球标杆城市,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既是对40年改革开放的肯定,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
(四)生态维度
生态的维度看,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是“美丽中国”伟大构想在深圳的践行。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十八大则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提出“美丽中国”这一饱含诗情画意的伟大构想;十九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美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同等重要的目标,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千年大计。可见,“美丽中国”可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图9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与《意见》高频词的对比可以发现,“高质量”生态”在《意见》中的是新词,更是核心词,这就意味着我国当前不仅重视经济的发展,更强调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纵看世界历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案例不计其数,尤其是在工业文明时代的后期,频频出现的生态危机推动着生态治理走向时代舞台的中央。生态治理的好坏不仅关联着生态的安危,而且还关系着人民能否拥有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如果一个国家的生态治理长期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那么该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则久久不能实现,长此以往人心必定思离进而危及国家的存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5]208。《意见》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作为对深圳五个率先的要求之一,要求深圳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而目前的深圳已经获得诸多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城市荣誉,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更是在2017年超越北上广成为全国宜居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的城市(该排名来自于宜居中国发展指数报告2017~2018),可见深圳足以担此重任。在此基础上,《意见》对深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于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零容忍”。考虑到深圳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一方面要求深圳对海陆生态同时兼顾,尤其是海岸线的保护、海域污染物的排放、能源消耗以及生态的修复等进行试点先行;另一方面要求深圳应用绿色技术来发展绿色产业,同时通过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联防共治,利用深圳的区位优势促进广东其他地区的发展,在生态治理上发挥美丽中国的典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