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作者:陈雷刚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在40年的发展实践中,经济特区逐步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特区精神”,其产生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发展和特殊的理论指导、实践发展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因素相互碰撞的产物,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特区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特区精神对于塑造对外窗口和国家形象、丰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奋力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特区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营造多元的自由平等法治的社会文化环境,涵养了包罗万物的气度。深圳、珠海都是移民城市,两座城市奇迹般地崛起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移民,离不开广大农民工。40年前,深圳的人口仅33万;今天,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达到了2200万,实现100%城市化,外来人口占95%以上。“来了就是深圳人”“深爱人才”这些宣传标语让众多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深圳的开放包容特质既得益于打开国门迎接新鲜事物等外部因素的推动,也离不开自身有意识地培育,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特区树立兼容胸怀,形成了在开放中博采众长的思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告诫全党: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开办经济特区的目的是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起示范效应。2019年,深圳实现外贸进出口29,773.86亿元,已连续2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14]至2018年底,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98.53亿美元。 [15]2018年,珠海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246.28亿元,位列“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五位。 [16]实践证明,经济特区的创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区已成为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
特区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遵循了开放的基本逻辑。特区成立初期的“三来一补”企业就是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合作共赢的最初表现,也是特区对外开放的1.0时代。目前,特区已进入对外开放的2.0时代,即推动“引进来”到“走出去”,实现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转变。截至2018年底,深圳企业已在全球141个国家及地区累计直接投资设立企业和机构6572余家,在外协议投资总额达到491.23亿美元。 [17]实践证明,只有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