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作者:陈雷刚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  

在40年的发展实践中,经济特区逐步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特区精神”,其产生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发展和特殊的理论指导、实践发展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因素相互碰撞的产物,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特区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特区精神对于塑造对外窗口和国家形象、丰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奋力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特区精神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特区精神的理论遵循,经济特区的发展实践无不贯穿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5](P534)经济特区的决策、成立及探索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对外开放是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特区的领导者们在对外开放中没有丧失自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进行了有效地结合,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经济特区的成果彰显了群众路线的根本力量。经济特区的成功,关键在于灵活、特殊的政策释放了创新空间,坚持在顶层设计下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从而赋予了特区群众敢闯敢试的勇气,激发了群众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智慧。在经济特区发展困难或面临各种非议的时刻,特区的决策者和领导者们坚持群众路线,对特区发展进行实地分析研判,旗帜鲜明地为特区发展撑腰鼓劲,最终使特区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利。

特区精神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邓小平于1984年和1992年两次到经济特区视察,就办什么样的经济特区、怎样办经济特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而且在每个关键时刻都给予经济特区建设以具体指示和有力支持,从而保证了经济特区健康快速发展。特区精神吸收了邓小平同志的非凡胆略、政治勇气、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其思想中有些新内容超出了国外搞经济特区的做法和经验;特区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与邓小平重视实践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特区精神反映了邓小平注重吸收一切文明成果的开放胸襟。因此,特区精神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一颗硕果。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