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标杆城市:理论阐释与愿景展望

作者:吴晓琪  2021-10-26 19:01  新传播    【字号:  

建设全球标杆城市是中国新时代的一项重大战略决定,必将对深圳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然相关理论尚不成熟。总结全球城市研究的演进路程的基础,可知全球城市和全球顶级城市具备六大特征。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应体现深圳特征、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的定义是:源于深圳实践,具备全球顶级城市的一般特征,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全球城市典范。最后,前瞻性地展望2050全球标杆城市的蓝图并提出建设全球标杆的愿景与分阶段目标。


四是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城市研究。因为全球城市主要诞生在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最初的研究几乎都是围绕发达国家的全球城市研究进行,不免使得相关研究陷入“管中窥豹”的境地。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全球城市崛起,引起了本地区学者和国际城市学界的重视。其中一项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由联合国大学组织的‘巨城市和城市发展’国际合作项目,重点对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巨大城市综合体进行系统研究”。[12]这增加了全球城市理论的完整性和解释力。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全球城市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全球城市的发展新动向。俞文华详细分析了战后纽约、伦敦和东京的社会经济结构演变及其动因; [13]沈开艳着眼于21世纪全球城市发展趋势,实证分析若干全球城市在提高综合竞争力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14]二是以现有全球城市为参照,提出全球城市形成的标准与衡量指标。白志刚通过纽约案例分析揭示全球标杆城市的一般属性和基本特点; [15]任寿根通过研究东京从小渔村变成顶端全球城市的过程,得出若干对我国建设全球城市的启示。 [16]三是从具体的国情出发,研究北京、广州特别是上海如何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周振华全面论述了上海定位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的基本逻辑、目标愿景、发展路径。 [17]屠启宇认为上海要用新思维、新视野、新责任推动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 [18]四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以周振华先生为代表的上海学者,出版了《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19]《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 [20]等著作,不断深化全球城市演化过程的研究。

(四)转向阶段(21世纪初以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对资本主宰的全球城市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全球城市向何处去?”“未来的全球城市是什么模样?”这样的追问被屡屡提出。学者们重新思考全球城市的经济基础、发展取向、社会效应、文化导向,乃至审视整个理论和实践范式。“以人为本”的“城市新物种”浮出水面:均衡、包容、幸福、软实力、低碳、智慧、韧性、共同体等成为学者们研究和城市未来规划中的高频词,这是人类重拾“城市,让人生活得更美好”初心的努力。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深圳的学者开始了对全球标杆城市的研究。截至2020年7月28日,中国知网中收录的期刊中已有8篇以“全球标杆城市”为标题的文章,且全部发表于《意见》出台后,分别来自《深圳特区报》及《深圳商报》两家报刊,但尚无一篇学术研究成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标杆”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测量的用具;二是比喻学习的榜样。全球标杆城市概念取第二个意思,即全球城市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全球标杆城市与全球顶级城市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全球顶级城市代表全球城市最高最好最优最强水平,是当前全球的城市标杆,这是两者相联系的一面。 《意见》要求全球标杆城市2035年基本建成、2050年全面建成。可见,全球标杆城市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动态命题,这是两者相区别的一面。从传统的全球顶级城市到未来的全球标杆城市,不是沿着原来的延长线简单做加法,而是要上一个台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非线性发展。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