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能否提升老人幸福感?——来自CGSS的证据

作者:李雅诗 黄茜茜 刘步平  2021-10-26 19:24  新传播    【字号:  

预计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政策。认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对老人幸福感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评价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效果,应对老龄化。基于中国社会调查2015年的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研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对老人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基本养老保险对不同群体老人的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基本养老保险对提升中等收入老人的幸福感比较明显,对低收入和高收入老人的影响则不够明显,低收入老人参保水平有限,获得的保障不足是幸福感无法整体改善的重要原因;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村地区老人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对城市地区老人则不显著;基本养老保险能显著提升女性老人的幸福感,对男性老人则不显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统筹账户资金来源有限导致基本养老保险提供的基础养老金有限,无法很好地发挥保险互助共济、再分配的基本功能,导致低收入群体参保水平有限,参保积极性不高,获得感不强。建议扩大统筹账户统筹层次和资金来源,给予低收入群体更多参保激励。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基于2015年 CGSS数据,实证分析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老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领取养老保险金对提升老人幸福感有正效用,对中等收入老人有显著正效用,对低收入老人和高收入老人的效用不够明显,较低的养老金保障水平、较低增幅的子女代际支持力度、持续上涨的物价和生活开支可能导致领取养老保险金无法显著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感;第二,领取养老保险金能提升农村老人幸福感,对城市老人的提升作用不显著,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一致;第三,领取养老保险能提升女性老人幸福感,对男性老人则不显著,这与女性老人整体经济状况低于男性,更加依赖养老保险金有关。

本文的核心结论是基本养老保险对不同群体老人幸福感的提升存在差异,主要因为对改善低收入领取者的幸福感作用还不够明显。这可能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较低的保障程度和统筹基金统筹水平较低有关,2017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仅为每人每月7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月人均给付额仅有126.73元。 [18]现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统筹账户(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养老金)分离,统筹账户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个人缴费、地方人民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集体补助及其他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统筹账户力度低(2018年人均88元/月)导致再分配效应过低,无法很好的惠及低收入群体。基本养老保险是以保险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老年收入保障的风险保障项目,互助共济是其本质特征,共建共享是其基本理念。 [18]建议一方面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的筹资水平,增强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另一方面可增强个人参保意愿,白重恩 (2019)的建议“在个人账户中,政府可以用财政的能力(如国有资产)对低收入参保者的缴费进行补充” [18]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制度安排,为了保证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可以适当通过各级财政支出增加低收入群体个人账户的补贴力度。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