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实践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邹志鹏  2019-12-09 17:11  新传播    【字号: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其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了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文章中考察了世界历史的形成、阶级斗争的社会作用以及唯物史观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共产党宣言》在历史、现实和哲学三重维度中蕴含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以实践的观点认识和改造世界,体现无产阶级及全人类价值目标的理论与现实统一的智慧。三重维度的实践智慧是《共产党宣言》留给后世的精神宝藏,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资本家压迫,受其奴役和监视,毫无权利可言;精神上,资本家将工人个性磨灭掉,工人对他们来说只是生产工具,是赚钱的资本,性别和年龄是毫无意义的。剥削、压迫、奴役等种种苦难造成了最革命的阶级—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工业化后的直接产物,是最富革命性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共产党宣言》用其鲜明的语言向世界宣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意图,指出了阶级斗争的科学路径,指明了革命的光明前途。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不再受剥削,生产不再受束缚,社会的一切因素都尽可能地和谐共生,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代替阻碍生产实践发展的、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如此,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的实践交互作用,辩证推进,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三、哲学维度的实践智慧

哲学维度的实践智慧是马克思、恩格斯将改造世界的实践观点对世界的理论,与解释世界的思想理论对世界的改造,在哲学上的体现。其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主要表现为唯物史观和批判精神。恩格斯曾指出,1848年前的德国社会主义有两个派别,即纯粹工人运动和黑格尔哲学解体而产生的理论运动。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则标志两个派别的融合,是新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德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转向了共产主义的研究道路,并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过阐述相关思想的文章,然而此时的理论还不具有哲学维度的实践论证。经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的论述和发展,唯物史观终于成熟。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这一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问世。”马克思、恩格斯在不断地批判和扬弃中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终于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得《共产党宣言》具有了哲学维度的实践智慧。

唯物史观是贯穿《共产党宣言》始终的基本思想和核心原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人类一切历史发展的基础。通过物质生产和社会实践,资产阶级锻造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武器。正如《资本论》所指出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蒸汽和机器的发展,引发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实践的大踏步前进,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不断的变革和不安定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生产实践的发展迫使着资产阶级不断地去挑战和破坏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用贸易自由去取代特权与垄断,用金钱去抹除迷信和令人敬畏的虚假面纱。

同样的,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反过来也是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武器,而且资本主义社会还产生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工人阶级。《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除非是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然而,变革了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慢慢走向死亡。即使想要将旧的生产方式原封不动的永远保持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和永远的不安定的时代背景却不允许生产力自步固封。同样,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诞生的、越来越众多的无产阶级也只有不断地进行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才能摆脱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社会日益增长的财富并没有使工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提升,反而让工人日益贫困,“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8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3页。

编辑:实习生何露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