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高校教师国际流动合理化体系构建路径*

作者:李阳琇 邓伟琦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合理的国际流动是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具有战略性、均衡性、激励性和常态性的高校教师国际流动合理化体系对世界、国家、高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合理的国际流动是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具有战略性、均衡性、激励性和常态性的高校教师国际流动合理化体系对世界、国家、高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由规范系统、运行系统和评估系统组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高校教师国际流动合理化体系构建的五大路径是定方向、建制度、造环境、抓重点、促融合,并对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双一流 教师国际流动 合理化体系 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575(2019)03-0114-09

 

 

一、研究背景

“双一流”战略作为国家顶层设计战略,对我国高等教育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为打造我国优质高校品牌,把握世界教育话语权提供了美好的蓝图。但长期以来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1[2]等问题成为阻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要打破僵局,成为世界认可的“一流”,首先依靠的是“世界一流”的师资,而国际化水平无疑是“世界一流”师资的关键指标之一。“世界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离不开高校教师在国际交流合作的大环境中得到历练和提高。因此,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分析高校教师国际流动现状,为教师国际流动合理化体系的建设给出实质性建议,对于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高校教师国际流动领域,国外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也较为充分。Bunt-Kokhuis(1996)在其著作及后续研究中分析了诸如全球化等大背景及个人背景如性别等影响因素对教师国际流动的影响[3]Appleton等(2006)则通过对几所大学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高校教师国际流动对财政以及教育系统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4]Larsen(2016)对大量文献进行梳理,探讨了教师国际流动的概念、人才外流、回流、环流、不流动等主题[5]。国外学者的研究为笔者在教师国际流动领域的把握上提供了理


[1]*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空间网络流动视角的教师国际流动研究”(项目号17YJA880048)的阶段性成果。

 

[2]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5/ content_2960898.htm,2015年11月5日。

 

[3]Bunt-Kokhuis V D, Sylvia G M,“Going Places: Social and Legal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Faculty Mobility,”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000(1).

 

[4]Appleton S M, Morgan W J, Sives A,“Should teachers stay at home?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eacher mobili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6(6).

 

[5]7Larsen, M. A.,“Transnational Academics: Mobilities, Immobilities, and Plac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US: Palgrave Macmillan, 2016.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