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高校教师国际流动合理化体系构建路径*

作者:李阳琇 邓伟琦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合理的国际流动是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具有战略性、均衡性、激励性和常态性的高校教师国际流动合理化体系对世界、国家、高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授来保障英语课程教学质量;还为韩语教师提供密集型培训,内容涉及在韩国国内韩语教育顶级机构和海外语言教育机构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实习等。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英语水平的提高,但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我们更应注重师生们小语种交流能力的培养。这里所说的交流能力,不是指单纯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包括对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认同。只有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才能保证教师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最后,高校在进行校本培训的时候要适当加入国际通识内容,如世界历史、国际贸易、国际法律等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涉猎。

2. 国际教师本土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对外籍教师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海归人才也逐渐回流。根据《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达58.48%。

世界一流大学都秉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原则。如香港大学的1000多名教授中,约40%来自香港,20%来自中国大陆,40%来自世界各地[1]。2015年,美国学者Dongbin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比起美国本土教员,国际教员师作效率更高[2]。虽然研究中没有具体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但也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发挥国际教员的才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笔者认为,要运用好国际教师的作用,必须实现国际教师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本土化”,不是对国际教师进行文化侵蚀,而是让其教学、研究更贴近我国具体实际,更好地为我所用。

高校进行师资引进时,要结合自身高校发展要求,从不同层面和需求领域实现人才的精准引进。引进之后,要注重外籍教师、海归教师与本土教师的有机契合,合理利用不同教师资源。对教师进行有关中国文化的培训,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国际元素之余不脱离中国实际。也可通过定期组织学校间、教师间的学术研讨会、座谈会、高峰论坛等形式,使本土教师迅速了解和掌握世界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国际教师的治学理念、教学经验也有助于本土教师国际化素养的提高。同时,要大力促进本土教师与外籍教师、海归教师的科研合作、课程合作,优势互补、信息互享,实现本土国际化和国际本土化的结合。

 

 

 

作者简介:李阳琇,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广东广州 510006;邓伟琦,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2017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 510006


[1]香港大学2018年官方网站数据, https://www.hku.hk/research/our-researchers.html.

 

[2]Dongbin Kim,Susan Twombly,and Lisa Wolf-Wendel, "International Faculty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Experiences of Academic Life,Productivity,and Career Mobility," New 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2012(155).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