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高校教师国际流动合理化体系构建路径*

作者:李阳琇 邓伟琦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合理的国际流动是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具有战略性、均衡性、激励性和常态性的高校教师国际流动合理化体系对世界、国家、高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定任何学院如果没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雇员都被认为是违法;到《1964年民权法案》的第七款规定在1972年进一步延伸到禁止公、私立教育机构在招聘人员时出现种族、宗教、性别或国籍歧视性行为[1]。哪怕如今,美国逐步控制外来移民的数量,但对知识分子的流入依然保持欢迎态度。可见,开放的国家政策,自由、竞争的学术劳动力市场是凝聚国际人才的重要力量。

1. 渠道畅通。国家层面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人才国际流动。加快与更多国家形成学术互联互通协议,把管理入选国际交流项目的教师团队流动工作列为专项任务,为教师国际交流设立绿色通道,简化签证办理程序,方便其在一定时期内往来不同国家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向欧美国家的人才选拔机制靠拢,建立可进可退、不进则退的激励机制,倒逼教师通过国际流动实现学术创新。高校层面上,为教师流动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持。定期举办交流会议、座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选派教师组队进行国际交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以项目为契合点的校际联盟。确保教师招聘、选派工作公正、公平、公开化。避免近亲繁殖现象。激发学术创新思维。让教师及时了解项目情况和进度,也便于公众对交流项目进行监督。

2.资源共享。为了让教师资源在国际舞台上更高效、高质地流动,中国可携手友好地区城市,利用信息化工具,构建大学教师资源共享平台,打造世界学术共同体。此平台至少应具备两大功能,第一是教师流动信息共享。世界各地高校均可把本校教师的个人资料、研究领域、科研成果、学术动态等上存到该平台并随时进行更新。学校、政府、企业都可在平台上寻找所需的专家学者或科研团队成员,向其发出教育流动邀请,可以是前往当地举办一个讲座,进行一些短期的志愿活动,共同研究一个课题,或者为机构提供咨询帮助等。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决定是否接受邀请。第二是教师知识、智识共享。这个功能更像是一个世界高校教师学习化社区,为广大教师群体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们在平台上写文章、提观点、找帮助,大家可以相互讨论,迸发思维火花,让教师资源的流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四)抓重点:立足国情、校情、师情,开展特色化国际项目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指导思想[2]。诚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的发展必须是立足于国情的发展,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1. 区域特色化。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我国比较注重强强联合[3]但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与周边友好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对我国把握全球事务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良好品牌形象起着关键性作用。拉力与推力并举,引导教师资源在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流动。一方面,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援助力度。在教育设施完善、教学大纲制定、教材与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地区提供经济和经验上尽可能大的帮助,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增强发展中国家/地区对我国高校教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完善教师流动激励机制。设立更多与发展中国家的科研合作项目并在资金支持上有一定的倾斜。对前往发展中国家/地区进行参加学习、教学、学术研究的大学教师给予物质、制度支持并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高校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寻求差异化国际发展道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西部新疆地区可利用其历史、民族、宗教、语言等优势,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契机,加强与欧洲国家教师的互派


[1]亚瑟·科恩:《美国高等教育通史》,李子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66~167页,第188~189页。

 

[2]《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5/ content_2960898.htm,2015年11月5日。

 

[3]李阳琇:《密歇根大学全面国际化及其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启示》,《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