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学核心价值的21世纪新意义
作者:黄俊杰 2020-05-14 11:19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本文将朱子学置于21世纪新视野之中,探讨朱子学中的“理一分殊”说、“仁”说与“公共”精神,在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新意义。
就在这样贫富不均与民主在十字路口彷徨的21世纪新时代背景之中,朱子学中“公是仁底道理”这项命题,提醒世人在21世纪思考“儒家民主”的前景与儒家“仁”学的弘扬,必须建立在“公”的精神之上。朱子强调“公”作为行“仁”的原则,确实对21世纪具有其高度的相关性。朱子说得好:“公不可谓之仁,但公而无私便是仁。”[1]当今各国主政者中能免于“私”字者几希。朱子学中的“公共”精神对于当今世界甚嚣尘上的“政治唯我论”,确实是一剂清凉散。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哲学”的兴趣正方兴未艾,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社从2001年起,由时任东京大学校长的佐佐木毅与韩裔学者金泰昌合编《公共哲学》系列丛书,至2004年共出版15卷[2]。这套丛书有心于跳脱“奉公灭私”的旧思维,迈向“活私开公”之新思维,重视由市民与中间团体扮演重要角色的“公共性”(publicness),并在“全球化”的层次上重新思考“公共性”问题。上述新研究动向,都让我们看到朱子学中特重之“公共”精神虽历久而弥新,对21世纪具有重大启示。
四、结论
总结本文论述,站在21世纪的地平在线,我们可以提出两项结论性的看法:
第一,朱子学中“理一分殊”“仁”与“公共”三个核心价值之间,实有其连环互动之关系。首先,正如本文起首所说,“全球化”趋势使“全球化”的“理一”被以美国、欧盟、日本所形成的“三极”所掌控,所以激起“反全球化”浪潮。但是“反全球化”趋势却又只求“分殊”,经贸保护主义与政治唯我论的再兴,都使世界一步一步走向裂解。朱子学核心价值在于在“分殊”之中求其“理一”,确实是一种具有纾解“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紧张性的学说。其次,在“分殊”之中求“理一”,必须以作为“心之德,爱之理”的“仁”作为运作的形上学原理,并落实在世界中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公共”精神之基础。
第二,朱子学核心价值的“理”、“仁”与“公共”,均以“普遍性”(universality)为其特质,这三项核心价值理念,均指向牟宗三先生所谓“存在之存在性”,因此可以引导世界的新动向而不受现实世界之宰制。朱子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朱子学正是疗愈今日世界纷扰的源头活水。
作者简介:黄俊杰,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学术咨询委员。台湾 台北 10617
[1][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六《性理三‧仁义礼智等名义》,《朱子全书》第14册,第258页。
[2]佐佐木毅、金泰昌编:《公共哲学》,东京大学出版社,2001~2004年。
[3][宋]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朱子文集》,第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