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棍的主导类型及其自我认同机制*

作者:黄佳鹏  2020-09-02 10:37  新传播    【字号:  

在不同社会经济结构下,农村光棍的形成难以简化为单一类型,而依循不同年代呈现出各自的主导类型。


已有关于农村光棍成因的研究,将农村光棍归因为代内剥削型、经济贫困型、懒惰型、身心残障型、历史塑造型、缘分宿命型等多种类型[1],但是,缺少基于个人生命历程角度讨论光棍产生与不同年代男性之间的关联,并忽略了光棍群体社会价值的再生产与其在非正规体系下经济资源独立的关联性研究。因此,本文以沿海典型个案村庄为例,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探讨不同年代农村光棍群体形成的结构性机制,将类型归因与年代分层相结合。同时,立足于村庄社会结构、经济产业格局及家庭代际关系,探讨光棍群体的社会地位及其价值再生产路径。

 

二、研究方法与M村田野素描

(一)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Case Study)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早已得到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者的广泛运用,并发展为一种成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不同学者对个案研究的定义及其科学代表性存在争议。首先,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界定个案研究,只要是对一个有界限的系统,诸如一个方案、一个机构、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单元做翔实完整的描述和分析,就是本文所指的个案研究。其次,个案研究从统计数据意义上而言确实存在不足,但深度的个案研究可以具有广泛的典型代表性。正如吴毅所言,“个案研究的价值和理由是不依赖科学—实证化研究而独立成立的,不应以代表性、普遍性的量化标准去拷问个案研究,而应注重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过程性”[2]。本文所调研的M村虽不具有广泛的数据样本代表性,但却能够典型反映浙江地区农村的婚姻基本样态,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而言则可以代表发达地区农村的一般婚姻缔结形态。因此,该研究方法在这个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笔者经过时长半个月的驻村调研,运用无结构或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M村的实际材料,以该村光棍为个案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代光棍的成因及其社会价值再生产机制,希冀有益拓展农村光棍的经验研究。


[1]9吴毅:《何以个案 为何叙述—对经典农村研究方法质疑的反思》,《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4期。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