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棍的主导类型及其自我认同机制*

作者:黄佳鹏  2020-09-02 10:37  新传播    【字号:  

在不同社会经济结构下,农村光棍的形成难以简化为单一类型,而依循不同年代呈现出各自的主导类型。



往。不同于宗族型地区或传统中西部农村的人情交往所具有的结构性约束[1],以M村为代表的浙江沿海地区农村,人情是维系私人之间情感的纽带,人情对象具有可选择性,难以形成对某一群体的压制与排斥,如光棍LWY所言,“在人情交往中我是一个独立的村民,只要我愿意,可以与所有的村民保持往来”。正是在这种非结构性的人情单位下,光棍群体可自由与村民展开交往,实现了由私向公的转化,与村庄保持持续的互动。第二,参与村庄公共娱乐活动。浙江沿海地区基层各类创建活动不断,以M村为例,最近几年被打造成明星村,村级组织在硬件设施上建立了老人活动中心、公共健身广场等设施,给村民日常公共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平台,同时注重宣传“和谐相处、邻里共进”等实践文化。在这种和谐开放的村庄场域下,光棍群体积极参与,既可愉悦身心,还能与其他村民聊聊天、拉家常,有时还一起打麻将,正是在这些日常活动交往中光棍群体获得了村民的认可,并逐渐转化为自我认同。

我虽然是个老光棍,但没有人嫌弃我。村里和我差不多年龄的人都很好,他们家里办喜事我都会随礼,当然,我房子建好办酒时他们也都来了,这样挺好的,增加了感情。(HJF,男,52岁)

类似上述案例的情况非常普遍,展现了农村光棍通过参与村庄公共互动而表现出乐观积极的生活交往样态,他们并没有受制于村庄的结构性排斥而走向边缘,更没有“自我边缘化”,而是积极融入村庄公共生活,最终达至自我认同。

(三)自我认同背后的社会价值再生产

自我认同的背后,实质上体现了光棍群体的社会性价值再生产机制,是村庄公共规则对光棍群体社会价值的认可。在贺雪峰看来,社会性价值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关于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及所获评价,关于个人如何从社会中获取意义的价值[2]。村民的面子观、人情观均与社会性价值相关联,


[1]杨华、欧阳静:《农村人情的变异:表现、实质与根源—对当前原子化农村地区人情的一项考察》,《中州学刊》,2011年第5期。

 

[2]贺雪峰:《农民价值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当前中国农村严重伦理危机的讨论》,《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