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棍的主导类型及其自我认同机制*

作者:黄佳鹏  2020-09-02 10:37  新传播    【字号:  

在不同社会经济结构下,农村光棍的形成难以简化为单一类型,而依循不同年代呈现出各自的主导类型。


是其他人的对待与评价所引起的情绪性反映。在村庄社会生活中,农民本能地追求他人的好评,会在乎荣誉和声望。光棍群体的自我认同背后,既有村民对他们的认可以及光棍群体对自我所处村庄位置的心理接纳,更体现了他们对社会性价值的追求及对公共规则的践行。

 

五、结论与讨论

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基于对典型村庄个案的研究,发现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光棍的形成呈现出显著的年代分层特征。在不同的年代,受制于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每个年代都有自身主导的光棍类型。此外,受城市消费主义和女性婚姻市场要价的影响,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新青年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婚配因素,并在城市“不婚”主义价值观影响下逐渐表现出“主动型”光棍倾向,这是与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光棍的最大差异。

另外,不同于主流学界对农村光棍“弱势地位”的判断,本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农村光棍具有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其根源于临近发达城市经济带下的非正规经济就业渠道、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及低度均衡的家庭伦理关系,形塑了光棍群体独立且丰富的资源基础,并通过参与村庄人情往来、保持与村庄积极互动融入公共生活,避免了在村庄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这是他们获得自我认同的重要媒介。自我认同的背后,实质上是光棍群体获得村民认可以及对自我所处村庄位置的心理接纳,体现了他们对社会性价值的追求及对公共规则的践行。

由此,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是,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光棍群体对基层治理的功效作用。不同于中西部农村光棍的消极心态和所处的村庄边缘位置,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光棍群体并没有成为基层治理的负面力量,更不是需要基层组织重点关注的“被治理对象”,反而因为他们可以积极参与村庄公共生活,与村庄公共规则的高度嵌合表现出正面的治理功效。对于目前正在广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基层组织应思考如何激发一切可动员的正面力量,最大化整合乡村内部的资源,显然这一地区的光棍群体就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内生性力量。

 

 

 

作者简介:黄佳鹏,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天津 300350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