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小逻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作者:刘勇刚  2021-08-30 15:17  新传播    【字号: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纯粹的哲学著作,思想深邃、体系严密,但始终关注有限世界,与社会实践相联系。黑格尔哲学具有求知的勇气,坚信精神的伟大和力量,对无能的谦卑和无知的诞妄持完全的否定态度。黑格尔既肯定知性的坚定性与规定性,又认为纯知性的形而上学不能把握世界,必须在扬弃中上升到概念的理性的综观。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的灵魂,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具有自在自为、自由自决的力量。黑格尔哲学的逻辑理路从来没有脱离当下政治的语境,虚功实做,知行合一。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自由全面的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仍然有理论向度的指导意义。


一、黑格尔《小逻辑》对无能的谦卑和无知的诞妄持完全的否定态度

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开讲辞》中说过这样的话:“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第一条件。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7]他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在纯粹思想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照黑格尔看来,逻辑学是一种“精神上的严肃的艰苦的工作”[8],不能“留恋于平庸的有限目的的生活”[9]。思想家是痛苦的,因为他漂浮于思想的海洋上,为思想自身的波浪所抛来抛去,有的能舍筏登岸,破茧化蝶,有的却被汹涌的波涛吞噬。思想者的思想可以不断被超越,其范畴可以不断被否定,但他们所付出的思维的劳动却是有价值的,因此任何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史都堪称“众神像的庙堂”[10]。黑格尔对无能的谦卑和无知的诞妄作了猛烈的批判,因为谦卑和诞妄这两种态度皆无缘认识真理。理智上的软弱与无能往往以自谦自卑的面目出现,人们往往被表面上的谦逊所蒙蔽,而忽略了其深层次的空疏浅薄。无知的诞妄则以冲动与任性的方式呈现。这两种现象在当今的学术界以及现实的人事中比比皆是,必须予以批判。

黑格尔早在19世纪就感叹:“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11]现当代社会人们更是生活在功利的世界中,而不遑关注自己的精神,厌倦于纯粹理性的探究。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思想文化界也显现出多元化格局。多种意识形态充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物质的极大丰富也诱惑着知识分子的身心,支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似乎越来越呈现出难以抗拒的力量。中国知识分子的立身处世历来受儒家官僚政治的影响甚大,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说白了就是功名富贵,做官发财。这在一定程度上腐蚀着知识分子的心灵,使他们心为形役,随波逐流,丧失了人格的独立性,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当下的政治文化生态下,做一个自在自为的知识分子是艰难的,在体制的束缚下,不得不丢弃对于真理的梦想,怀着“迫切需要的狭隘目的”[12],“忙碌于现实”,“驰骛于外界”,内心处于动荡、纠结、焦虑的状态。唯有冲破体制的拘囿,拒绝名利的诱惑,才能“转回自身”,获得精神上的自怡。哲学以抽象思维的形式出现,就是“紧抓住纯粹的思想,并运动于纯粹思想之中”[13]。黑格尔认为熟知的东西往往就是我们最无所知的东西。“思想须保持一种高贵态度”[14],遗世独立,拒绝平庸,不迎合世俗的纷繁,不满足于外在知识的草芥,才能洞见现象中的真实性。思想是反思的产物,它不能与感性并列。人的发展过程即是一个否定其自身又保持其自身的过程,不断超出或否定其个别性,并包含其个别性在自身内。照他看来,“存在着的能思的主体的简称就叫做我”[15]。


[7][8][9][10][11][12][13][15]黑格尔:《小逻辑》,第36页,第65页,第64页,第191页,第31页,第24页,第40页,第68页。

[14]黑格尔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见《小逻辑》,第79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