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小逻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作者:刘勇刚  2021-08-30 15:17  新传播    【字号: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纯粹的哲学著作,思想深邃、体系严密,但始终关注有限世界,与社会实践相联系。黑格尔哲学具有求知的勇气,坚信精神的伟大和力量,对无能的谦卑和无知的诞妄持完全的否定态度。黑格尔既肯定知性的坚定性与规定性,又认为纯知性的形而上学不能把握世界,必须在扬弃中上升到概念的理性的综观。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的灵魂,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具有自在自为、自由自决的力量。黑格尔哲学的逻辑理路从来没有脱离当下政治的语境,虚功实做,知行合一。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自由全面的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仍然有理论向度的指导意义。


二、知性思维很重要,但纯粹知性不能把握世界

精神与思想不是一回事。精神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演进,可以呈现为可感的形式,也可以是思维的形式。精神是一个有过程、有中介性和否定性的存在,即理念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相统一。当精神以思维的方式呈现时才是思想。在黑格尔看来,没有体系的哲学不是科学。因为没有体系就意味着偶然性的东西太多,而不能达到对世界思维的把握。黑格尔的逻辑演进的图式即:自在存在→自为存在→自在自为。“简言之,达到概念的概念,自己返回自己,自己满足自己,就是哲学这一科学唯一的目的、工作和目标。”[21]知性便是自为存在。而精神最高级、最核心的形式则是概念,亦即自在自为的思维形式。

人是能思维的存在,但真正能思维、思维得好的人并不多。黑格尔的《小逻辑》对成人世界“婴儿式的天真”有肯定,有批判。他说:“精神不只是直接的素朴的,它本质上包含有曲折的中介的阶段。婴儿式的天真,无疑地,有其可歆羡和感人之处,只在于促使我们注意,使我们知道这天真谐和的境界,须通过精神的努力才会出现的。在儿童的生活里所看见的谐和乃是自然的赐予,而我们所需返回的谐和应是劳动和精神的教养的收获。”[22]所谓“精神的努力”即思维的形式对直接性的否定。而晚明的李卓吾《童心说》却顶礼膜拜“童心”—绝假纯真之心,亦即“婴儿式的天真”。《童心说》指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23]东西方两位哲人所处时代不同,文化土壤有别,持论亦相异,但明显黑格尔比李卓吾的“童心说”更深刻。一个成人要返回“婴儿式的天真”臻于“天真谐和的境界”,绝对不是自然存在的赐予,而是“自为存在”,即精神劳动的收获。对于精神的逻辑演进,黑格尔进一步指出:“精神生活在其素朴的本能的阶段,表现为无邪的天真和淳朴的信赖。但精神的本质在于扬弃这种自然素朴的状态,因为精神生活之所以异于自然生活,特别是异于禽兽的生活,即在其不停留在它的自在存在的阶段,而力求达到自为存在。但这种分裂境地,同样也须加以扬弃,而精神总是要通过自力以返回它原来的统一。这样赢得的统一乃是精神的统一。而导致返回到这种统一的根本动力,即在于思维本身。”[24]黑格尔对于精神的“素朴的本能的阶段”的否定,达到了思维形式的自为存在,更进而对自为存在加以扬弃,而上升到自在自为,亦即“精神的统一”,这恰恰深刻批判了“东方的哲人”老子“绝智弃辩”,将精神生活止于“素朴的本能”,回归小国寡民的至德之世的社会观。


[21][22][24]黑格尔:《小逻辑》,第59页,第90页,第89页。

[23]李贽:《焚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98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