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类比的得失—兼论类比的不同功能*
作者:袁征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几乎所有国内的论著对孟子的逻辑水平评价都很高,但一些西方学者对孟子的推理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本文对孟子类比的研究表明,他的论证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孟子是当时逻辑推理能力最强的儒家学者,大大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思辨水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用重要地位。随行文所至,笔者简要探讨了类比论证、类比说明和类比修辞的不同功能,指出现在学者研究中的一些逻辑问题。
四、余论
孔子的观点比较朴素。孟子把儒家学说的思辨性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上面的讨论表明,孟子的类比有的合理,有的错误。对他的逻辑推理不能完全否定。特别是在儒家之中,他表现了当时这个学派思想家推理能力的最高水平。人人都有缺点,孟子也不例外。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当时人们对逻辑规则普遍缺乏清楚的认识,有那样的缺点并不奇怪。真理是符合事实的认识,不符合事实的观点就是假的。[15]对于历史人物,不管是过分的贬低,还是失实的溢美都是错误。现在逻辑学已经成熟,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孟子。
论证把证据和结论联系起来。没有得到论证的观点不一定错误,有可能完全符合事实。但因为没有证据的支持,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稽之谈。类比的三个作用有复杂的影响。类比说明本来应该使观点形象化,变得容易理解。但不恰当的比喻可能让人迷惑,还可能造成孤立的断言得到证据支持的假象。修辞可以动人,在文学上有重要意义。然而感情可能蒙蔽理智,使人看不到观点的谬误。在学术研究中,没有得到论证的观点不可靠。在讨论公共事务时,没有得到论证的观点可能带来危险。每一个学者、每一个公民对此都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15]Karl R. Popper, Truth, Rationality, and 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his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New York and London: Basic Books,2002, p.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