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类比的得失—兼论类比的不同功能*
作者:袁征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几乎所有国内的论著对孟子的逻辑水平评价都很高,但一些西方学者对孟子的推理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本文对孟子类比的研究表明,他的论证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孟子是当时逻辑推理能力最强的儒家学者,大大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思辨水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用重要地位。随行文所至,笔者简要探讨了类比论证、类比说明和类比修辞的不同功能,指出现在学者研究中的一些逻辑问题。
如果没有向下的途径,水也不会向低处流。它还是东面开口向东流,西面开口向西流,下面开口向下流。孟子的类比并不比告子的类比更合适。因而有的研究者认为,孟子在这次争论中并没有战胜告子。只是因为现存记载是孟子和他的学生写的,争论以孟子的话结束,好像告子无言以对。如果对调两个人讲话的次序。孟子先讲,水总向下流,人性永远向善。告子反驳,堤坝在哪里开口,水就向哪里流,人没有固定的天性。那也会给人告子得胜的印象。[8]
本文探讨论证的技术,不研究论证的内容。上面只是说,水流的类比没有成功支持孟子的主张,并不完全否定他性善论的观点。在另外一个场合,孟子说,人人见到小孩要掉到井里,都有惊怕同情的心理:“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以此作为人性善的证据。[9]那有很强的说服力。但这样的论证不是类比,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8]韩振华:《孟子是个讲“逻辑”的人吗?—基于对西方汉学视角的考察》,《复旦学报》,2014年第1期。
[9]《孟子·公孙丑上》,2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