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类比的得失—兼论类比的不同功能*
作者:袁征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几乎所有国内的论著对孟子的逻辑水平评价都很高,但一些西方学者对孟子的推理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本文对孟子类比的研究表明,他的论证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孟子是当时逻辑推理能力最强的儒家学者,大大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思辨水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用重要地位。随行文所至,笔者简要探讨了类比论证、类比说明和类比修辞的不同功能,指出现在学者研究中的一些逻辑问题。
孟子是坚持独立思考、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家,为宣传自己的观点百折不挠。但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难免有自己的历史局限。孟子以“好辩”闻名。他对自己的分析能力很有信心,自称能看穿别人观点的片面、夸大、无理和欺诈:“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1]有这样的洞察力,必须有很高的逻辑分析水平。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论著对孟子的推理能力都评价很高。一篇文章写道:“逻辑推理方法的运用不仅让孟子在说理中战胜了对方,而且对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当代人思维过程的严密性和论辩技巧的科学性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但一些西方的研究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一位美国学者写道:“孟子的逻辑水平落后于他的时代”。“按照他书里的描述,孟子争论时的推理模式是玩弄各种语言花招,含糊其辞,随意改变观点,进行人身攻击,采取高人一等的傲慢态度战胜对手。他常用的手法是用虚假证据、陷阱式的发问和牵强的比喻来羞辱论敌。”[3]
细心研究孟子的著作,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认真分析。孟子提出自己观点的时候,特别喜欢类比。一位学者说:“纵观《孟子》一书,类比论证共出现了65次,使用频率之高使该书堪称为集类比论证之大成的代表作。”[4]因此,本文探讨孟子的类比。
[1]《孟子·公孙丑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232~233页。
[2]陈雪:《从逻辑学看〈孟子〉的推理艺术》,《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3]Chad Hansen, A Daoist Theory of Chinese Thought: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p.193.
[4]雷淑娟:《〈孟子〉类比论证方法分类的理论依据》,《学术交流》,2002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