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媒体观论析 *

作者:张平  2021-09-15 14:41  新传播    【字号:  

习近平新媒体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文化思想的最新发展。它强调新媒体的预见性、注重运用发展新技术、网络的科学化治理以及网络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网络新媒体模式建构上注重教育规律与媒介生态统一,导向建构上注重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价值建构上强调网络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统一。习近平新媒体观提出了手段方法、内容体裁、体制机制等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强的工作导向,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直接依据。


一、对新媒体的全新认知

新媒体是网络媒体的一种呈现形式,借助于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现阶段,新媒体越来越表现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形象,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对我们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而言,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其新媒体观发生于习总书记对新媒体的全新认知。

(一)强调新媒体的预见性

随着大众创新的深入,人人都参与新媒体内容制作、传播和发布,造就了新媒体环境下的“集体狂欢”和繁荣,促进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当前,对于新媒体的下一个风口已很难预测,无法用以往传播形态发展的延长线预测未来。但有一点可以确信,从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看,需求引领技术发展,即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是媒体技术发展的基本走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1]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1]习近平总书记从受众的动态变化,强调网络新媒体要顺应这种变化,强调了预见性。当前,受众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信息接受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还将持续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不断研究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体现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要搭建起更加平等开放的平台,构建起更加迅捷高效的信息交流模式,提高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受众与主流媒体、主流内容的粘性。

(二)注重发展和运用新技术

现代传播因技术而兴,媒体变革始于技术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对新媒体技术的阐释。一方面强调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习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另一方面,习总书记强调促进新媒体传播手段创新的重要性,指出要利用新技术促进新媒体传播的手段创新,“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3](P336)“要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推进网上宣传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 [4]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技术环境,拓展了新媒体的应用领域,丰富了新媒体的呈现形式,拓展了新媒体资讯传播的时空。


[1]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卷二,习近平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