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核心经济动能的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裴茜 魏达志 2021-09-15 14:43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深圳4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培育核心经济动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并逐步形成一个全新的模式。深圳核心经济动能的形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通过充满活力市场主体的鼎力支撑、政府市场相向发力的体制优势、创新引领经济科技的动能构造、持续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体系、稀缺资源配置的集约发展模式和可持续新生经济的这六大方面的培育过程,探讨深圳经济特区40年经济增长的发展进程与经验。
(三)形成开放包容合作的知识共享经济
深圳核心动能形成离不开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深圳聚集全球“脑矿”对接和共享“优势智慧资源”,与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和英国等世界创新高地建立超过20条全球创新直通车网络,24小时无间隔信息、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形成“主干网络全球高速运转,子微创新体系全市链接”的立体化动态创新共享体系。
宽松、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是深圳创新生态的一大特点,产生创新溢出和共享效应。以华为系、腾讯系为首的大企业精英离职后各自创业,再度衍生、裂变出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芬尼克兹首创的“裂变式创业”模式引发业界关注,腾讯的“单飞企鹅俱乐部”成为典型的“裂变式创业”平台,项目覆盖众多领域,20多年来平台人数突破1.5万人,形成创新创业的隐形生态圈。华为公司打造的开放共享创新平台,将创新资源开放对接中小创新企业,形成供应链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盈利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带动了上下游上千家企业发展。
六、稀缺资源配置的集约发展模式
(一)每平方公里产出的集约效应
2019年深圳每平方公里税收贡献为4.19亿元,单位面积产出、人均GDP等指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单位GDP水耗、能耗连年下降,向绿色低碳型发展。2018年深圳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183.55亿元(已剔除行业间交叉重复),增长13.6%,占GDP比重达到40.9%。制造业迈向高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华为、中兴、大族激光、大疆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体现了“深圳制造”的高质量。 [15]2018年,深圳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为6564.83亿元(增长12.0%)和6131.20亿元(增长1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了72.1%和67.3%。深圳工业百强企业实现增加值4677.55亿元,增长10.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91.7%。
(二)建成灵活配置的土地市场
深圳常住人口1343.88万人,加上流动人口预计在2000万人左右,但是深圳土地面积仅为1997.4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在50%以内,努力守住工业用地30%的红线。通过“土地整备”策略,实现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深度挖掘潜能、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深圳全方位降低企业用地、用房、用工、用电及物流运输等成本,大力降低企业负担。2018年为企业减负1300亿元,探索科学划定全市工业区块线,对线内工业用地实施立法保护,并加大“工改工”支持力度,鼓励工业“上楼”,保障产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