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湾区要素流动指数研究*—基于纽约、旧金山、圣何塞、东京、香港和深圳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京生 2021-10-26 19:01 新传播 【字号:大 中 小】
世界湾区形成、发展于全球尺度和本地尺度下的要素资源流动网络之中,流动性和世界湾区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孪生关系。本文采用物资流动、人员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流动环境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纽约、旧金山、圣何塞、东京、香港和深圳等6个湾区城市的要素资源流动指数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深圳的要素资源流动综合指数得分在6个城市中列最末位,仅物资流动分项指数得分超过6个城市的平均水平,人员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流动环境等分项指数得分与6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
四、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纽约、东京、旧金山、圣何塞、香港和深圳是世界四大湾区的代表性城市,其要素资源流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湾区的流动性。6个城市流动指数的整体排名情况依次是,纽约、东京、香港、圣何塞、旧金山和深圳,并且6个城市在物资、人员、资金、信息流动和流动环境等方面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总体上,深圳的要素资源流动指数综合得分与全球顶级城市还有一定差距。除了物资流动单项得分情况较好,其他领域分项指数得分均未达到6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在人员流动和信息流动方面与得分最高的城市差距尤其更大。
(一)进一步强化物资流动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大规模高频率的物资流通必须以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支撑。要充分发挥制造业长板优势,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跟踪研究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深度挖掘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为强化大湾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通关便利化有助于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要素流动和提升大湾区的整体物流运作效率。要积极争取开展“粤港澳自贸通”试点,形成广东自贸试验区与香港、澳门间的直通物流大通道。支持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全域范围内适用保税区政策,简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特殊政策功能区的研发用途设备和样本样品进出口等手续。
(二)推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国际化人才政策,努力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人才的国际流动和交流合作在当今世界发挥着关键作用。要重视吸引优秀国际学生,营造适合国际学生及国际人才在大湾区留学、生活、工作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大湾区与亚太地区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中、日、韩三国大学相互承认学分和学位等机制安排,促进高校学生跨国流动。学习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国际合作办学经验,吸引全球知名高校到深圳和大湾区合作办学,使之成为集聚和培育国际人才的有效载体。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是人才国际流动的重要诱因。要加快推动大湾区建立互通互认、共享共建的人才引进、评价、服务体系,在税收、出入境、执业资格等多个方面消除壁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更加自由、更加便捷流通的运行机制。积极争取突破和优化外国人永久居留政策措施,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办理永久居留、长期居留、口岸签证等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