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湾区要素流动指数研究*—基于纽约、旧金山、圣何塞、东京、香港和深圳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京生  2021-10-26 19:01  新传播    【字号:  

世界湾区形成、发展于全球尺度和本地尺度下的要素资源流动网络之中,流动性和世界湾区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孪生关系。本文采用物资流动、人员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流动环境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纽约、旧金山、圣何塞、东京、香港和深圳等6个湾区城市的要素资源流动指数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深圳的要素资源流动综合指数得分在6个城市中列最末位,仅物资流动分项指数得分超过6个城市的平均水平,人员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流动环境等分项指数得分与6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


一、流动性与世界湾区发展

(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流动性

当今世界发展被全球化和信息化这两种相互交织的转变过程所塑造。在此过程中,流动性既是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催化剂。在其享誉全球的《全球性转变》一书中,彼得·迪肯(2007)指出,伴随着全球化过程,一方面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向全球尺度扩张,另一方面则是各地经济活动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这种范围广阔、内涵丰富的全球化过程,形成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流动要素及其空间层级所构成的系统。美国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 (2015)用“世界是平的”来形容这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下,由全球尺度的要素流动与深度融合所塑造的平坦世界。

根据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1990年全球商品、服务和资金的流动总价值不过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4%,国际旅客约4.35亿,而互联网才刚起步。到2014年,仅仅过了二十余年之后,全球商品、服务和资金的流动价值已迅速增长至超过3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9%,各国之间交流密切,国际旅客人数超过11亿。[1]种种证据表明,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过程,与流动性深度且广泛地相互关联在一起,共同塑造着世界发展格局。

(二)流动性的内涵

流动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流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存续与发展;流动具有规律性,体现在历史性的纵向流动与空间性的横向流动两个方面;流动频率的大小决定了文化流动的速度,也决定了文化流动所达成的效应;移民、经济、文化、技术和城市等是流动最为关键的5大要素(王京生,2013)。曼纽尔·卡斯泰尔(Manuel Castells)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的著名的“流动空间”理论。他指出,城市是围绕流动而建构起来的,资本流动,信息流动、技术流动、组织性互动的流动、映像、声音和象征的流动。流动性不仅是社会组织要素,它还支配着我们的经济、政治与生活过程。约翰·尤瑞(John Urry)倡导的“流动的社会学”认为,人、物品、想法、风险、技术以及社会网络都越过了包括国界在内的地理界限,从而产生了新的流动形式和流动关系,它们彼此相互关联并会产生新的社会影响。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认为,当前的世界是一个“时空压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变化、流动、移动都变得非常容易。时空压缩促进了世界的流动性,是全球化得以发生的根本前提。瑞·哈德逊(Ray Hudson)在2005年提出了学界较有影响力的“价值流动”理论,他认为所有形式的经济和社会体制都可以高度抽象化为价值形式,价值以商品的形式持续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之中。


[1]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Digital globalization: The new era of global flows [R].2016.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