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资源社会化:理论预期、 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作者:陈理娟 范木珍  2021-10-26 19:01  新传播    【字号:  

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消费,对于公共文化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博物馆便是其中代表。一边是社会博物馆人满为患、一票难求,一边是高校博物馆资源闲置、门庭冷落,高校博物馆社会化迫在眉睫。高校博物馆兼具学术性与专业性的馆藏、独特的学人精神等资源优势。但实践中,高校博物馆供给与民众需求的不对称、封闭性和面向高校的资源内循环以及融资渠道单一引致的行为依赖成为其社会化的阻滞因素,亟待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所属高校注意力资源集聚和高校博物馆自身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困境突破。

[摘要]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消费,对于公共文化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博物馆便是其中代表。一边是社会博物馆人满为患、一票难求,一边是高校博物馆资源闲置、门庭冷落,高校博物馆社会化迫在眉睫。高校博物馆兼具学术性与专业性的馆藏、独特的学人精神等资源优势。但实践中,高校博物馆供给与民众需求的不对称、封闭性和面向高校的资源内循环以及融资渠道单一引致的行为依赖成为其社会化的阻滞因素,亟待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所属高校注意力资源集聚和高校博物馆自身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困境突破。  

[关键词]博物馆 高校博物馆 博物馆资源 社会化 供需失衡

[中图分类号] G2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575(2020)06-0104-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据此,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的主要矛盾也已从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空间分布不均衡以及供需不对称,亟待通过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和对现有公共文化资源的盘点及有效利用来纾解这一矛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博物馆的建设与开放过去一直被视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但在现实社会当中,政府决策和公共财政支出难以顾及所有利益群体,这就客观造成了博物馆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即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覆盖其群众主要活动范围的博物馆资源,而这些地区的居民也具有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需求,但其需求无法就近得到满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高校博物馆资源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有媒体形象地描述为“养在深闺人未识”,[1]高校博物馆其主要受众是在校师生,一方面高校博物馆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是社会博物馆资源的稀缺,呈现明显的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高校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化可以促进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政府也下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推动高校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化,但在实践中,高校博物馆资源社会化的实现依然困难重重,这既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以及规划引导,也需要相关高校的配合与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投入。高校博物馆社会化既能丰富博物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亦可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国高校博物馆制度创新研究”(20XKG002)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