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资源社会化:理论预期、 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作者:陈理娟 范木珍  2021-10-26 19:01  新传播    【字号:  

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消费,对于公共文化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博物馆便是其中代表。一边是社会博物馆人满为患、一票难求,一边是高校博物馆资源闲置、门庭冷落,高校博物馆社会化迫在眉睫。高校博物馆兼具学术性与专业性的馆藏、独特的学人精神等资源优势。但实践中,高校博物馆供给与民众需求的不对称、封闭性和面向高校的资源内循环以及融资渠道单一引致的行为依赖成为其社会化的阻滞因素,亟待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所属高校注意力资源集聚和高校博物馆自身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困境突破。


高校博物馆资源至少包含对高校博物馆和博物馆资源的研究。“高校博物馆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高等学校利用所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设立并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服务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组织。”[21]主要包括一些综合院校的博物馆以及专业院校的博物馆、陈列馆以及展览馆,隶属于学校或隶属院系。而“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与人工环境因素和条件。”[22]可见,资源专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产生价值的因素,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今无法利用的在今后社会的发展中可能会被人类利用,转化为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的范畴。学者骆土泉把博物馆资源理解为开展收藏、研究、展陈教育职能活动中形成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财产。 [23]高校博物馆拥有众多的资源类型,包括建立在科研基础上的独特馆藏、所在高校的学人精神以及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力资源,还包括其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等。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博物馆资源不仅包括社会博物馆所具有的藏品、教育、旅游、数字、硬件、管理等基础要素还包括高校博物馆独有的师资、人文底蕴、大学精神等人文要素。“社会化”的原指个人的行为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而改变的过程。但本文所指的社会化侧重于高校博物馆资源流入社会、融入社会、与社会交流互动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高校博物馆资源社会化的主体包括政府、高校、社会大众以及高校博物馆自身,只有这些主体互相交流、密切配合,高校博物馆才能走出高校快速融入社会,纾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博物馆资源的需求与其分布不均之间的矛盾,在与社会公众交流共享中实现自身价值。博物馆要提高资源存量的利用率,必须增加社会公众流量,观众流量的多少,反映了博物馆资源的利用率。没有观众的博物馆,资源社会化无从谈起, [3]高校博物馆在内的各类博物馆除了必须不断在陈列展览、教育活动、运作方法上创新和资源整合外,还必须加大自身的开放程度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博物馆。而高校博物馆资源社会化不仅拓展了高校博物馆相关的理论界域,还彰显了其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一面,所以博物馆资源社会化势在必行。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