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资源社会化:理论预期、 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作者:陈理娟 范木珍  2021-10-26 19:01  新传播    【字号:  

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消费,对于公共文化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博物馆便是其中代表。一边是社会博物馆人满为患、一票难求,一边是高校博物馆资源闲置、门庭冷落,高校博物馆社会化迫在眉睫。高校博物馆兼具学术性与专业性的馆藏、独特的学人精神等资源优势。但实践中,高校博物馆供给与民众需求的不对称、封闭性和面向高校的资源内循环以及融资渠道单一引致的行为依赖成为其社会化的阻滞因素,亟待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所属高校注意力资源集聚和高校博物馆自身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困境突破。


一、研究背景与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西方,“早期的博物馆亦是大学,或者说大学也是博物馆”。[2]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于公元前4世纪建立的利西恩学院(Lyceum),并由亚里士多德本人亲自开始研究,主要是关于解剖学和类型学。 [2]彼时西方的高校与博物馆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或者说这也就是西方高校博物馆的源头。西方博物馆的出现早于大学,最初甚至代替大学成为进行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重要载体,尔后勃兴的大学才成为进行集中教学与研究活动的主要场所,并且许多著名学府都设有从属的各式各样的高校博物馆。所以,早期西方偏重于教学功能研究的博物馆实质上就是最早的关于高校博物馆研究,而这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开始了。虽说我国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类似性质的“稷下学宫”,但它从未成为以教学和研究功能为主的博物馆,并且没有从事专门研究领域并有所建树的大家。因此,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相关研究始于近代,准确地说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发展。杨群谈到建设高校博物馆的意义、作用并提出高校博物馆社会化的初步构想; [3]张惠朗侧重于研究高校博物馆类型、功能、文物征集等方面, [4]陈德富基于高校博物馆现状,谈及高校博物馆应坚持大发展格局并加强高校博物馆的横向交流合作; [5]史吉祥针对高校博物馆教育改革,给出建议; [6]陈理娟基于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谈到高校博物馆教育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7]朱懿依据美国高校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提出启发性观点; [8]陈理娟针对高校博物馆讲解队伍的建设给出建设性建议; [9]曹宏对高校博物馆的专业化思考; [10]陈小琼就高校博物馆开展专业化的展陈筹划和实施展开研究; [11]李建辉对我国高校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及管理给出建设性意见; [12]杨丹说到我国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理性思考; [13]龚维娜谈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 [14]在沙晓红看来高校博物馆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15]李佳敏认为高校博物馆对于城市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16]总的来说,国内关于高校博物馆的研究范围逐步扩大、内容日渐充实,但对于高校博物馆资源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就博物馆资源的界定而言,目前只是简略概括为教育资源、藏品资源[17]、数字资源[18]、信息资源[19]、旅游资源[20]等几种类型。通过文献梳理可知,目前对于高校博物馆资源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现状的描述,鲜有对其内涵深入挖掘和探索性的研究。本文力图通过对高校博物馆资源概念的重新界定、对其社会化的优势及实现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冀在高校博物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促进高校博物馆资源社会化的实践中略尽薄力。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