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驱动下的网络抗争:以萨帕塔运动为例

作者:马立明  2020-09-02 10:37  新传播    【字号:  

利用话语构建进行的互联网抗争运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民粹主义逻辑。


开其身份,才算告一段落[1]。在媒体景观的打造上,这个传奇人物的设定为萨帕塔运动增加了话题的可能性。

克里斯马型领导人对于大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有深厚的民粹主义传统、革命英雄辈出的拉丁美洲,人们渴望出现一个类似于格瓦拉、卡斯特罗的英雄,能掀起向政府抗争的同时,也能实现阶级的平等。而副司令马科斯与之前的英雄更不一样的是,他同时在网络上写作,每篇文章都能获得极高的阅读量。这种“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姿态,在增添个人魅力的同时,也唤起公众对其的喜爱。不仅赢得了大量的弱势群体粉丝,更有不少女性与青年为其着迷,令他成了亚文化群体中的“抗争偶像”[2]

在2001年进行的“萨帕塔之旅”中,当副司令马科斯来到墨西哥城的宪政广场演讲时,台下聚集了16万观众之多。马科斯的演讲被台下的欢呼声与鼓声所打断,领袖的出场成了嘉年华的一个高潮环节[3]。与马科斯“同台演出”的是一群摇滚歌手与地下乐队,这意味着马科斯的演讲变成了大众娱乐的一部分。马科斯当场讽刺政府,获得了在场数万人的强烈共鸣,并促成了嘉年华的集体狂欢。被娱乐化的政治议题,陷入集体狂热之中,标志着民粹主义的现场高涨。

(二)载体:抗争话语、符号与剧目

话语既是产品,也是媒介。萨帕塔人生产的内容产品是其抗争的手段,对此副司令马科斯自我评


[1]副司令马科斯的身份,据政府透露是塞巴斯蒂安·纪廉·维森特。他曾是墨西哥国立大学哲学系的讲师,研究方向是符号学。他于80年代失踪,猜测是加入了萨帕塔游击队。

 

[2]戴锦华:《写在前面》,戴锦华、刘健芝主编:《蒙面骑士—萨帕塔解放军副司令马科斯文集》,戴锦华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56页。

 

[3]马立明:《媒介景观的打造与萨帕塔运动》,《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9期。

编辑:新闻中心-实习生02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