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人民观的三重维度*

作者:姜永建  2021-08-12 17:58  新传播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延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唯物史观核心观点的基础上,立足当下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从主体力量、价值理想和发展思想等三个维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人民观。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意蕴

理论服务于人民群众,是理论赢得大众的关键。在众多理论中,人民群众不会无缘无故地接受某种理论。只有站在人民立场、服务于人民的理论,才能被人民群众真正地认同和接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反映在党的具体实践之中,就是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深谙其中的意蕴,在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不久,就在全党范围内掀起一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种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思想意识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是群众路线的基本问题,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习近平在这一问题上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指出了领导在与群众的矛盾中始终处于主要方面。他强调:“在领导和群众的矛盾中,如果领导方面是错误的,群众方面是正确的,毫无疑问,领导是主要矛盾方面;如果群众方面是错误的,领导方面是正确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在领导,在于领导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没有到位,在于领导的工作措施不适应于群众”[27]。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放下官架子,真正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尤其是对困难群众更是要“高度关切、高度关爱、高度关心,想尽办法帮助他们排忧解难”[28]。二是要在行为态度上主动向群众学习。践行群众路线需要在思想层面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但又不能仅仅停留于思想层面,更需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为此,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论断。这一论断是群众路线在实践层面的具体体现。落实好这一思想,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工作态度,即“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29]。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主渠道就是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要求,“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30],真正了解“人民要怎样”的价值诉求,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进行主动调研,真正做到听真话、察真情、获真知、收真效,坚决防止以“为人民服务”为幌子的“替民做主”行为。三是要在体制机制上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制度。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传家宝,要想做到长久坚持和落到实处,就必须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制度,尤其是民意表达机制。因为“政策是否反映公众的需求和意愿,并不取决于决策者的愿望,更不取决于决策者的自我宣示,而首先取决于是否存在一套通畅地传递民意的表达机制和体现民意的决策机制”[31]。只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党和政府所作的决策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群之间的联系才能程序化、常态化、长久化。


[27]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第532页。

[28]《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第128页。

[2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7页。

[3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3页。

[31]俞可平:《民主还是民粹--中国的民意政治》,《南国学术》,2014年第1期。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