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人民观的三重维度*

作者:姜永建  2021-08-12 17:58  新传播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延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唯物史观核心观点的基础上,立足当下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从主体力量、价值理想和发展思想等三个维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人民观。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人民群众不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主体作用,也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人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列宁曾有过较为透彻地分析,他把人民看作是“自觉的历史活动家”,强调“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及结果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最佳证明。改革亦是如此。改革就意味着要变革和推翻某些已经定型的、旧的利益关系,这必然会涉及某些集团的切身利益,遭致他们的强大阻力。尤其是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5]。如何破除这些阻力,啃下这些硬骨头直接关系改革的成败和人民的福祉。在习近平看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冲破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切阻碍。因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具体而言,第一,人民群众是改革的认识主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如何将这种客观成就与人民群众的主观认同统一起来,形成对过往成绩的正确认识,是继续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和中坚力量的关键。第二,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是生活的先知,对改革发展体会得最为清楚,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听民声、察民意、集民智,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不断提升顶层设计和方针政策的科学化水平。第三,人民群众是改革的评判主体。一种思想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或者说是否具有人民性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看人民是否具有评判权。习近平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6]只有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价值评判的导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顺利推进。


[4]《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7页。

[5]《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70页。

[6]《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