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人民观的三重维度*

作者:姜永建  2021-08-12 17:58  新传播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延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唯物史观核心观点的基础上,立足当下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从主体力量、价值理想和发展思想等三个维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人民观。


首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开辟来之不易,它不仅仅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走出来的,甚至可以追溯至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这条道路将历史、现在和将来相连,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又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从本质上说,这条道路是一条指引中国走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它既打破了将现代化之路定于西式一尊的神话,又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的超越,是一条真正由中国人民独创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间正道;从价值取向上看,这条道路不仅致力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更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条真正造福于民、指引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其次,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这样一个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国内外舆论的助推下,如今却在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引起了猜疑。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15]。这一科学论断犹如一味清醒剂,既澄清了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疑惑,又厘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从根本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底色,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如果我们只是在不涉及意识形态属性的一般层面谈论这一事实,并不会产生什么分歧。但是,只要涉及社会主义因素,不同意见就会不绝于耳。因为,在一些新自由主义者看来,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源在于中国搞了资本主义,改革开放证明的是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而非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国内外各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属性的议论和非议的实质就在这里,他们不愿意把中国的成功归结为社会主义。然而这种伎俩注定是行不通的。未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属性和方向,在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人民幸福的价值理想。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014年,第22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