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晚年思想的感应论

作者:陈来  2021-08-30 15:51  新传播    【字号:  

阳明晚年在越城讲学明道,其中主要的内容之一是阐发了感应论的思想。王阳明晚年的感应论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以感应论来证明万物一体的思想。阳明通过心与物的感应关系来证明心物的一体性,主张在这种感应的关系中,不是心意构造对象物,而是感应关系构建起了心物二者的一体性,从而证明万物一的一体性。其次,用感应论重新定义何谓“物”。阳明中年讲学,确立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哲学定义,以此来支持他的格物功夫论。而这一具有基础意义的对物的定义,在其晚年有所变化。他对“物”的界定,不再以“意之所在”定义物,而以“明觉之感应”来界定物,宣称“物”就是与心发生感应关系的对象,表明王阳明晚年学问功夫向肯定物的实在性方面发生的变化。


四、明觉之虚灵昭明

前面讲到阳明晚年以“明觉之感应”来界定物,这不仅表达了一种感应论,也突出了明觉的概念。所以,这里也顺带梳理一下阳明思想中的明觉概念。明觉的概念在理学中最早是程明道所使用的,即其《定性书》中所说的“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朱子学因不喜言“觉”字,一般不正面使用这个概念。其实,除了明觉感应论外,王阳明对明觉还提出了一些其他的提法。此外,明觉的提出,也引起了一些问题,如脱离良知,只讲明觉,便会面临其他的问题;又如只讲明觉,如何回应宋儒以天理主宰知觉的思想?

王阳明有言:“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33]良知在这里被明确指为虚灵明觉,也就是说良知需要被强调为虚灵明觉。与上一节所说不同,良知不仅是明觉,还要加上虚灵来表说。虚灵明觉是一种知觉,既可以说是虚灵的明觉,也可以说是虚明灵动的知觉。就虚灵的明觉说,表示明觉可以并且需要加用虚灵来形容。“虚灵”本是朱子学论心之知觉的常见概念,着眼于认识能力的意义。阳明晚年特别利用虚灵来修饰明觉,意在强调良知不是脱离虚灵知觉的独立知觉。阳明又认为,明觉即是良知,良知与物的关系,从感应论说,物感良知,良知应感;物是感者,良知是应感者;良知应物感而发动出来的则是意。这就把良知和意念区别为不同的层次。

另一段:“自颜子殁而圣学亡矣。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心之生理,即谓之仁,谓之性。性之虚明灵觉,即谓之良知。”[34]这里说的虚明灵觉与虚灵明觉应当是相同的。而这里所说“性”之虚明灵觉,与上一段所说“心”之虚灵明觉,应当是阳明不严格区分心与性的表现。就阳明晚年思想来说,虚灵明觉一般是和心联系一起的,是属于心的范畴。


[33]《答顾东桥》,传习录中,137条,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第104~105页。

[34]新编本《王阳明全集》,第5册,第1632页。

编辑:郑令婉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复制地址

往期回顾

深圳新闻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